1965年時與其他人創立了聞名全球的Pink Floyd樂團,他在樂團中擔任貝斯手,當樂團的詞曲作家Syd Barrett在1968年離開樂團後,便由他擔任樂團的詞曲創作,隨著樂團創作許多相當成功的專輯
1985年因與樂團意見分歧而離開,而實際上Pink Floyd於1983年發行的The Final Cut專輯,常被視為是Roger Waters的個人專輯,這張專輯因為涉及批評保守黨與首相Margaret Thatcher,成為樂團內部分歧的原因之一
當他在1985年離開樂團後,便訴諸法律禁止樂團成員以Pink Floyd的名義進行活動,不過最後於1987年達成和解,但直到2005年才與Pink Floyd樂團重逢
1996年他因Pink Floyd樂團成員身份入選美國搖滾名人堂
2005年入選英國音樂廳名人堂
當年他在離開Pink Floyd前夕,便以他個人名義,於1984年發行了首張個人專輯The Pros And Cons Of Hitch Hiking
這張專輯是他擅長的前衛搖滾風格,融合藍調搖滾元素而成,在創作專輯的概念源自於1977年時在美國進行巡演途中,他一個人在腦海中開始思索他的中年危機,還臆想如何犯下通姦案件,並在犯案後如何搭車離去,同時面臨恐懼與偏執的感受
這些思考是在某一天的凌晨4點30分18秒到5點12分,他把這個臆想幻化成專輯作品,在每首歌曲的名稱皆冠上故事時刻
當年發行時是採用黑膠唱盤與卡帶格式,製作這張專輯時,考慮到唱片需要翻面,所以把這翻面的時間算進曲目的名稱上,以銜接兩面曲目的時間吻合
當後來採用CD格式發行後,由於變成連續播放,便出現了時間上有短短的差距
Roger Waters找了相當多的音樂朋友前來協助這張專輯的錄製,包括吉他之神Eric Clapton,另外還找了國家愛樂樂團參與,樂手部分分別有
吉他/主唱 Roger Waters
吉他/合成器 Eric Clapton
撞擊聲 Ray Cooper
鼓/打擊樂 Andy Newmark
薩克斯風 David Sanborn
鋼琴 Michael Kamen
電子琴/12弦吉他 Andy Bown
伴唱 Madeline Bell, Katie Kissoon, Doreen Chanter
牛角 Raphael Ravenscroft, Kevin Flanagan, Vic Sullivan
專輯封面在當時也相當具有爭議,這是Gerald Scarfe設計繪製的,他以色情女星Linzi Drew為其創作概念,繪製一個裸體女孩背向站著,並揹了一個後背包,被女權團體譴責,之後Columbia唱片公司將再版的專輯於臀部上增加一個黑方塊遮蔽(見連結)
這張專輯在英國排行榜獲得13名,美國排行榜獲得31名的佳績,然而這張專輯卻是獲得褒貶不一的評價,AMG給予4顆星的高度評價,但滾石雜誌卻僅給予1顆星評價
感謝林世欽前輩指導,部分內容文詞是由林前輩提供,再加上維基以及其他國外討論網頁多方比較,如有錯誤敬請指正,再次感謝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98-9rw0jZo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