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6日 星期日

Kraftwerk----The Man-Machine

來自德國的電子流行樂團Kraftwerk1977年發行第六張專輯獲得好評後,除了進行巡演外,樂團成員(Ralf Hutter, Florian Schneider, Karl Bartos, Wolfgang Flur)很快回到他們的Kling Klang工作室展開新專輯的創作,19784月時透過Kling Klang唱片公司,EMI唱片公司及Capitol唱片公司發行第七張專輯The Man-Machine (德語為Di Mensch-Maschine),共收錄6首作品,封面是Karl Klefisch設計的,基於俄羅斯至上主義者El Lissitzky的作品,在封底上註明了Inspired By El Lissitzky的字樣,Gunther Frohling拍樂團成員拍照,封底圖案改編自El Lissitzky的兒童書籍About Two Squares: A Suprematist Tale of Two Squares in Six Constructions
 
在音樂創作上,樂團以科幻小說和城市化的主題,繼續探索電子音樂世界,把機器以外的東西都盡可能排除,並且將自己化作機器人,創造出沒有情感,沒有哲學,沒有表演,沒有幽默,純粹的技術表現,更接近定義早期新浪潮電子流行音樂的聲音與風格,歌詞的稀疏性將重點放在機器節奏,音調和精緻旋律上,具有不簡約的編曲,基本節奏更加複雜和可跳舞,比起樂團之前的作品更偏向流行,這張專輯的主題也在隱喻涉及冷戰,德國對製造業的迷戀與人類和機器日益共生的關係等廣泛內容,這張專輯獲得高度的讚賞,對後輩藝術家在冷酷,機器人合成器流行音樂,以及英國後來的新浪漫主義運動產生巨大的影響,成為早期電子流行音樂架構的最佳例子,甚至樂團因此被譽為合成器流行音樂教父的美名,不過在這張專輯發行後三年內,樂團未進行巡演及發行新專輯,直到1981年才重返現場舞台表演
 
樂團一直以來督以隱居著稱,只有少數罕見且神祕的採訪,在拍攝官方照片及封面設計也經常使用假人模型,並且從不回復粉絲的郵件,禁止訪客進入Kling Klang工作室,甚至曾經對工作室位置進行保密,工作室的電話是沒有鈴聲的,樂團不喜歡聽到任何形式的噪音汙染,即使樂團有著古怪的方面,但他們對流行音樂史相當具有影響力,幾乎影響20世紀後期當代流行音樂界的各種新發展,2021年時,樂團入選搖滾名人堂行列
 
這張專輯最初在世界各國發行黑膠唱片及錄音帶唱片,並且再版不斷,1986年首次發行CD唱片,2009年時,Kling Klang唱片公司,EMI唱片公司,Astralwerks唱片公司及Mute唱片公司再版黑膠及CD唱片時,封面將四名成員照片移除

 

Kraftwerk----Trans-Europe Express

60年代末時,德國籍的Florian Schneider (長笛,合成器,小提琴)Ralf Hutter (管風琴,合成器)兩人在Dusseldorf地區的Robert Schumann Hochschule音樂學院相識,他們參與了當時的德國實驗音樂和藝術界領域,這領域在當時遭到英國Melody Maker媒體譏笑為Krautrock,兩人當時加入了Organisation樂團,並於1970年在英國透過RCA唱片公司發行了一張專輯,因商業上的失敗,被唱片公司放棄後樂團便解散了,不過這場經驗讓Florian Schneider對合成器產生濃厚興趣,因此購買了一台,兩人在家鄉參觀了視覺藝術家Gilbert & George的展覽時,遇見了兩個穿著西裝打領帶的男人,聲稱將藝術帶入日常生活,這個觀念開始影響兩人,1970年稍晚,兩人開始將日常生活帶入藝術,並成立了Kraftwerk樂團,不久後招募了鼓手Thomas Lohmann,但很快就換成Andreas Hohmann,並且與Philips唱片公司簽約,樂團也在當地的工業區辦了一間自己的工作室,在這裡進行創作與錄音活動,1973年時將工作室命名為Kling Klang
 
這個三人陣容在1970年稍晚展開首張專輯的錄音活動,期間鼓手又更換成Hans-Gunther “Charly” Weiss,最後由Klaus Dinger接替,首張專輯發行後,樂團陣容又新增了第二名鼓手Peter Schmidt與吉他手Houschang Nejadepour,貝斯手Eberhard Kranemann來應付現場表演的活動,1971年時,Peter Schmidt離去,並新增一名吉他手Michael Rother,但不久後Ralf Hutter離開樂團8個月,專注於完成大學學業,Houschang NejadepourEberhard Kranemann也陸續離去,樂團剩下Florian Schneider, Michael RotherKlaus Dinger三人,直到年底時,Ralf Hutter歸隊,Michael RotherKlaus Dinger在年底時離去,最終樂團僅剩Florian SchneiderRalf Hutter,這時期因為樂團的實驗性電子化聲音,讓許多成員認為樂團很怪異,與他們想像的樂團不同,因此不願與他們繼續合作
 
1972年時,剩下兩人的樂團發行了第二張專輯,1973年發行第三張專輯,在音樂風格上朝向標誌性的電子聲音邁進,第三張專輯比起前兩張更顯得飽滿與精緻,也是樂團首次使用早期原型聲碼器倡建的機器聲音,並用更多的合成器來營造聲音的表現,樂團的前三張專輯被樂團分類為考古學,並不將他們當成經典作品的一部分,專輯發行後,樂團招募了吉他兼小提琴手Emil Schult和貝斯手Plato Kostic,Plato Kostic很快便離去,之後又招募了電子打擊樂手Wolfgang Flur,到了1974年時,Emil Schult成為樂團定期合作者,專門設計封面及藝術品,創作歌詞及陪同巡演的經理角色,他在樂團的位置由Klaus Roder接替,並且在這時期發行了第四張專輯,展現樂團從早期實驗性的Krautrock風格到電子流行音樂的過渡,詮釋了前衛流行極簡主義的里程碑,被認為是具有重大影響力的專輯,樂團之後在Phonogram Inc的資助下,1975年展開美國,加拿大與英國巡演活動,並由新成員Karl Bartos接替Klaus Roder,而他們的Kling Klang工作室已經具備齊全專業的錄音設備,並且開展了發行唱片的業務
 
197511月時,樂團透過自己創建的Kling Klang唱片公司與EMI唱片公司合作發行第五張專輯,是樂團首張全電子專輯,圍繞在放射性衰變和無線電通信主題的概念專輯,放棄了前衛實驗的風格,轉向了電子流行音樂,在創作及商業上都獲得成功,David Bowie是這張專輯的粉絲,他邀請樂團參與他的Station To Station巡演活動但遭拒,樂團在完成第五張專輯推廣的巡演活動後,回到Kling Klang工作室開始第六張專輯創作,繼續遠離早期樂團的Krautrock即興器樂風格,而更進一步提煉為旋律電子歌曲的形式
 
1976年中旬時,樂團開始製作最初被稱為Europe Endless的第六張專輯,Paul Alessandrini建議樂團寫一首關於Trans Europ Express (簡稱TEE,是中歐與西歐的鐵路系統),來反映他們的電子音樂風格,樂團認為英國與美國的批評者將他們與納粹德國聯繫起來,他們的第四張專輯的主題與30~40年代修建高速公路的納粹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因此樂團熱衷擺脫他們的德國傳統,轉向一種新的歐洲身分感,歐洲火車的創作概念十分合適當前的樂團創作主題,進一步美化歐洲,Ralf HutterFlorian Schneider在錄製前會見了David BowieIggy Pop,這影響了創作的歌詞,Maxime Schmitt鼓勵樂團錄製法語版本的歌曲,歌曲的藝術控制權完全掌控在Ralf HutterFlorian Schneider兩人,Karl BartosWolfgang Flur則負責序列電子打擊樂,樂團去了鐵路橋,聽火車實際發出的聲音,但他們認為火車的聲音不適合跳舞,因此稍微改變它
 
這張專輯使用了一個重要的新設備Synthanorma Sequenzer,這是一款由Matten & Wiechers為樂團訂製的3216通道模擬音序器,可以允許構建更精細的序列合成器線,能將演奏者從演奏重複鍵盤模式的操作解放出來,在上一張專輯中,樂團混合了德語和英語的歌詞,但在這張專輯中,樂團則分別錄製了英語和德語版本,並且對其中的歌曲錄製了法語版本,作品在Kling Klang工作室錄製好後, Ralf HutterFlorian Schneider將錄音帶往美國洛杉磯,Record Plant工作室對歌曲進行混音
 
19773月時,樂團透過Kling Klang唱片公司發行第六張專輯,德語版標題為Trans Europa Express,英語版為Trans-Europe Express,共收錄8首作品,專輯發行後獲得各界的好評,它見證了樂團完善了旋律電子風格,專注於有序的節奏,極簡主義和偶爾放縱的人聲,在主題上包括對名義的歐洲鐵路服務和整個歐洲的慶祝,以及對現實與表象之間差異的沉思,許多媒體對這張專輯有高度的讚賞,認為它具有史無前例,範圍廣泛的高度影響力,Radiohead, Afrika Bambaataa, Jay Dee, Madonna, Joy Division, Siouxsie & The Banshees等樂團樂手都被這張專輯影響,1995年時,Mojo媒體在史上100張最偉大的專輯中,將其排名48,2001年時,VH1媒體在史上100張最偉大的搖滾專輯中,將其排名56,2002年時,Slant雜誌在20世紀最偉大的電子專輯中,將其排名第一,2003年時,滾石雜誌在史上500張最偉大的專輯中,將其排名253,2012年下修為256,2020年時則攀升到238,Channel 4媒體在史上最偉大的100張專輯中,將其排名71,還有非常多的榮譽與排名,都在讚賞這張專輯的傑出成就,專輯封面在德語版本使用的是四名成員的黑白合照照片,使用的是假人模型,由紐約名人攝影師Maurice Seymour拍攝,英語版本封面是J. Stara於巴黎為樂團拍攝的彩色照片,一樣採用假人模型,內頁中使用Emil Schult設計一群人坐在小咖啡桌旁的彩色拼貼畫
 
這張專輯在最初以德語和英語版本的唱片,發行於世界大多數國家,參與發行的唱片公司包括Kling Klang, Capitol, EMI, Eurovox,之後也經常再版發行,1986年時,Kling Klang唱片公司及EMI唱片公司聯名於德國首次發行德語版的CD唱片,1987年時,Capitol唱片公司首度於美國,日本及歐洲發行英語版的CD唱片
2009年時,EMI唱片公司,Mute唱片公司及Astralwerks唱片公司在德國,英國,歐洲,日本,美國,墨西哥發行黑膠與CD唱片,封面由Johann ZambryskiRalf Hutter重新設計成黑背景與白色的TEE火車輪廓









Les Rallizes Denudes----屋根裏 YaneUra Sept. ‘80

來自日本東京相當神秘的地下樂團Les Rallizes Denudes由吉他手兼主唱Takashi Mizutani (水谷孝)領導,樂團陣容也換了無數次,並且留下無數傳奇幾近神話的故事,樂團最終在1996年解散,水谷孝前往法國隱居,2019年往生,享年71,他留下無數樂團的錄音紀錄,許多都是未公開過的作品,目前正在陸續整理與發表

2024年時,正當Tuff Beats唱片公司,Temporal Drift唱片公司及The Last One Musique唱片公司準備聯手發行樂團在198010月於東京涉谷屋根裏(YaneUra)場地演出的紀錄時,在水谷孝遺留的成堆錄音帶中,發現到一盒神祕的錄音帶,沒有註明錄音日期也沒有任何資訊,只標記著未知,聽見裡面的聲音後,確認了有吉他手Fujio Yamaguchi (山口富士夫)的獨特聲音,他曾在Murahachibu樂團中待過,有豐富的表演經驗,80年代初時,水谷孝認識與聘用了更多的樂手,讓樂團有新的陣容,帶來了不同的音樂風格,包括爵士與藍調風格的傾向,這一時期的樂團開創了新時代,當時樂團的陣容除了水谷孝和山口富士夫外,還有貝斯手Takada Kiyohiro (高田清博,又名Doronco Gumo)和鼓手Noma Yukimichi (野間幸道,又名Noma Kodo),這個陣容於19808月到19813月期間於東京和周邊地區舉辦許多場演出活動

這張未知的錄音帶最初被認為是一張被遺忘的錄音室錄音紀錄,前成員和其他樂團關係密切的人證實這一點,經過進一步的研究與仔細聆聽後,確定這個錄音實際上包含樂團在1980911日在屋根裏表演的錄音紀錄,這場的表演充滿原始強度氛圍,與一個月後同樣在屋根裏表演時的緊繃聲音相去甚遠,表演中途聲音相當激烈,最後像雪崩般降臨的狂野,於是Tuff Beats唱片公司,Temporal Drift唱片公司及The Last One Musique唱片公司聯手將這個錄音帶整理後於2024年在日本發行CD及藍色彩膠唱片,專輯命名為屋根裏 YaneUra Sept. ’80,共收錄4首作品,封面與內頁照片是Mochiduki AquilhaIde Jyoji拍攝的,這個錄音紀錄捕捉了樂團在擁有山口富士夫時期的一個爆發點,這個陣容僅維持半年多的時間,卻是樂團一個特殊風味的時期,充滿著無限的潛力

2025年時,這張專輯於美國發行數位專輯,CD唱片及黑膠唱片,另外還有限量250張的藍色大理石紋彩膠唱片

Les Rallizes Dénudés - 屋根裏 YaneUra Sept. '80 (Full Album)







 

Spacemen 3----Sound Of Confusion

英國籍的主唱兼吉他手Peter Kember (藝名Sonic Boom)Jason Pierce (藝名J. Spaceman)兩人在1982年秋天於WarwickshireRugby地區Clifton路上的Rugby Art大學相識,他們當時年僅16,並且成為好友,Jason PierceIndian Scalp樂團的成員,他在1982年底時退出樂團後,Peter Kember合作,並且招募了鼓手Tim Morris,不久後貝斯手Pete Bain加入他們,Tim MorrisPete Bain曾在Noise樂團中一起演奏,最初樂團名為The Spacemen,1982年冬季展開首次的演出活動

1983年秋季,Jason Pierce完成Rugby Art大學課程,開始在KentMaidstone地區的一所藝術學院就讀,因此Tim MorrisPete Bain退出樂團,跑去加入The Push樂團,Jason PiercePeter Kember後來招募新鼓手Nicholas Natty Brooker,成為一支三人的樂團,Jason Pierce會定期回到Rugby地區與樂團進行排練,1984年初時,他們決定將樂團更名為Spacemen 3,並在當地一些低調的場合中表演,關於樂團的名稱,源於他們認為最初的樂團名稱很像50年代的Surf樂團,他們不想被歌迷想像成那樣的樂團,樂團曾經製作過一張海報,上面有一個很大的3,海報上寫著Are Your Dreams At Night 3 Sizes Too Big?,於是他們決定把3加入在樂團的名稱上,另一方面也標誌著他們是3人樂團

1984年時,更名後的樂團決定錄製一張Demo專輯,他們在Rugby地區的Dave Sheriff的家庭錄音室錄製了一張錄音帶專輯,並自製一些藝術品小冊子搭配,於當地一家商店以1英鎊價格銷售,這時期他們的音樂有一種鬆散與黏稠藍調的元素,之後他們大約每兩三個月會在Rugby, Northampton, Coventry等地區進行演出,Peter KemberJason Pierce會坐著彈吉他,幾乎不向觀眾致意,這種表演有一種反表演元素,在舞台上他們會用自己購置的廉價老式迪斯可燈光設備照亮舞台,呈現迷幻的背景

1985年夏天時,樂團已經是The Black Lion酒館的主角,成為Northampton地區最有名的樂團之一,並開始與一些樂團進行每周一次的俱樂部之夜演出活動,他們的表現引起The Jazz Butcher樂團的領隊Pat Fish的注意,認為樂團相當非凡和與眾不同,198511月時,樂團在Coventry地區的一家俱樂部向不到十個人進行表演,但在Pat Fish的支持下,樂團決定錄製新的Demo專輯,這時候樂團已經磨練好自己的音樂風格,Jason Pierce的邀請下,前貝斯手Pete Bain重新加入樂團,雖然成為四人陣容,但樂團並未更名,在錄製Demo專輯之前,Peter Kember換了一把Burns Jazz電吉他與60年代的Vox Conqueror擴音器,Jason Pierce則買了一台Fender Telecaster和一台70年代的HH放大器,這些設備營造出失真與模糊的顫音,其聲音效果將成為樂團標誌性聲音的關鍵組成部分

19861,樂團在Northampton地區錄製了新的Demo專輯,以小組形式現場錄音,用最少的配音進行創作,這些作品於1990年發行,2011NME媒體將這張專輯在史上50Drugguest Album名單中排名23,樂團在錄製完成Demo錄音後,Pat Fish將錄音交給Glass唱片公司的老闆Dave Barker,最後獲得三年期間兩張專輯的合約,樂團隨即前往伯明罕King’s Heath地區的Bob Lamb錄音室錄製首張專輯,在預算不到1000英鎊的情況下,他們用了5天完成錄音,最後的兩天用於混音,作品具有強烈濃厚的迷幻風格,粗糙的車庫聲音

首張專輯後來命名為Sound Of Confusion,19867月於英國發行,共收錄7首作品,其中4首是翻唱歌曲,分別是The 13th Floor Elevators, The StoogesJuicy Lucy的作品,封面由Steven Evans拍攝樂團成員位在燈光設備下的黑白合照,最初反應不佳,也缺乏唱片公司的資助與宣傳,在多年後這張專輯才被重視,1989年英國獨立排行榜獲得第二名的佳績,1986年起,Peter Kember開始使用Sonic Boom的藝名,此前他曾用過MainlinerPeter Gunn,Pete Bain則使用了BassmanPete Bassman的藝名

1989年時,Fire唱片公司於英國發行黑膠唱片,錄音帶唱片及CD唱片

1995年時,Taang!唱片公司於美國發行CD唱片,多收錄4首作品,封面改成成員在多彩燈光下的合照

2003年時,Fire唱片公司於英國發行CD唱片

2009年時,Fire唱片公司於英國發行CD唱片,於美國發行黑膠唱片

2013年時,Fire唱片公司於英國發行白色彩膠唱片

2015年時,Fire唱片公司於英國發行黑膠唱片

2019年時,Fire唱片公司於英國發行CD唱片

2021年時,Fire唱片公司於日本發行CD唱片

Spacemen 3 - Sound of Confusion - FULL ALBUM






Susie Ibarra Trio----Songbird Suite

 Susie Ibarra是一名來自美國加州的作曲家兼打擊樂手,19701115日出生在Anaheim地區,並在德州休士頓地區長大,她父母BartolomeHerminia Ibarra都是從菲律賓移民到美國的醫生,共育有五個孩子,Susie Ibarra是其中最小的一位,她在四歲時開始彈鋼琴,小學時在教堂和學校合唱團唱歌,高中時在龐克樂團中表演,1980年後期就讀Sarah Lawrence學院期間,參與了Sun Ra的一場演出,激發起她對爵士樂的興趣,她還就讀Mannes音樂學院和Goddard學院,獲得了音樂學士學位

1989年起,她居住在紐約,師從著名的爵士樂和前衛爵士鼓手Vernel Fournier, Earl Buster SmithMilford Graves,並在1997年起開始與其他音樂家合作錄製與發行專,包括One World Ensemble, Denis Charles, Derel Bailey, Assif Tsahar, William Parker, David S. Ware,1999年時,她找了小提琴演奏家Charles Burnham和鋼琴/豎琴/單弦琴演奏家Cooper-Moore一起組成Susie Ibarra Trio樂團,並在1999718日錄製了樂團的首張專輯,充滿自由即興的氛圍,受到許多音樂家的讚賞,隨後與Yo La Tengo, John Zorn, John Lindberg, Mephista等樂團樂手合作,並且還與John Zorn所經營的Tzadik唱片公司簽約,發行了一系列個人專輯

2002年時,她找了小提琴演奏家Jennifer Choi和鋼琴及電子設備演奏家Craig Taborn再次組成Susie Ibarra Trio樂團,並在同年透過Tzadik唱片公司於美國發行一張名為Songbird SuiteCD唱片,收錄9首作品,除了三名成員外,還有電腦音樂即興創作家Ikue Mori參與協作,音樂方面充滿熱情洋溢的節奏,在用電腦即興帶來的音色,顯示出更抽象和超凡脫俗的效果,並且使用了真實鳥鳴聲,在火熱的小提琴與充滿情緒的打擊樂聲,伴隨著繁忙的鋼琴聲下,電子氛圍將器樂團結,一起探索音樂的空間,前衛的聲調獲得這類音樂領域歌迷的讚賞

2003年起,Susie Ibarra與在菲律賓Mindanao島上Cotabato地區的國家藝術遺產藝術家基金會,以及Danongan “Danny” KalanduyanKalanduyan家族來學習菲律賓Kulintang音樂,之後她也在世界音樂領域中發揮音樂長才

Songbird Suite - Susie Ibarra Trio







2025年6月9日 星期一

Il Bacio Della Medusa----Imilla

Il Bacio Della Medusa是一支來自義大利的前衛搖滾樂團,由鼓手兼鍵盤手Diego Petrini,貝斯手Federico Caprai和吉他手兼主唱Simone Cecchini2002年成立於Perugia地區,2003年時招募了吉他手Simone Brozzetti和長笛,短笛兼薩克斯風演奏家Eva Morelli,並在2004年時自行錄製發行了首張同名專輯,音樂風格被歸類於藝術搖滾,鍵盤樂器用的較少,但有了長笛,薩克斯風及手風琴樂器的聲音而相當有精緻感,歌曲也帶有文藝復興和巴洛克的色彩,這張專輯很快便受到Black Widow唱片公司的青睞,而開始與樂團簽約合作,到了2005年時又新增一名小提琴演奏家Daniele Rinchi
 
2008年時,樂團發行第二張專輯,是一張概念專輯,作品表現更為精湛,充滿強度與密度,編曲極為出色,樂器間相互作用頻繁,整體顯得更為成熟且迷人,從憂鬱和黑暗的氛圍過渡到純粹的前衛與交響聲音,相當有70年代的影子,在歌迷及樂評中 獲得高度的讚賞,不過Daniele Rinchi在參與完這張專輯後便離去,2012年時樂團發行第三張專輯,也是一張概念專輯,與之前作品相比,歌詞更為原始,聲音更硬,更偏向搖滾,沉重又陰鬱的氛圍中帶有諷刺的意味,在樂器上有多種的音色詮釋,將現代與復古的聲音融合在一起,再次獲得歌迷的讚賞
 
經過漫長的修養,樂團招募了新的吉他手Simone “Il Poca” Matteucci,並於2018年發行第四張專輯,在音樂風格上融合了硬搖滾,民謠,爵士,經典搖滾,鄉村和電子樂,並且著重於電子實驗領域,獲得歌迷的好評,之後Simone “Il Poca” Matteucci離去,Andrea Morelli接替
 
2023年時透過AMS唱片公司於義大利發行第五張專輯Imilla,共收錄5首作品,除了樂團成員外,還邀請吉他手Mirco Bonucci參與協作,音樂回歸於多元的搖滾聲音,這是一張概念專輯,基於當代主題,創作靈感源於Monika Ertl的形象,她在1937817日出生於德國慕尼黑,父親是納粹宣傳家Hans Ertl,二戰後她的父親將全家移居玻利維亞,建立了La Dolorida農場,並且與父親進行幾次的拍攝探險活動,學會使用照相機和槍枝,在短暫婚姻後於1969年離婚,然後加入Che Guevara被擊潰的玻利維亞民族解放軍(ELZ),Imilla為名,在參與一些活動後,終於加入政治地下組織,Che Guevara的繼任者Inti Peredo建立關係,Inti Peredo196999日在一場槍戰中遭玻利維亞警察部隊殺害

1971年時,Imilla在德國漢堡參與謀殺Roberto Quintanilla Pereira上校而被稱為Che Guevara的復仇者,不過這從未得到完全證實,但據推測她射殺了當時在漢堡擔任波利維亞領事的Murdering Toto Quintanilla,之後她返回古巴,會見了Regis Debray,當她回到玻利維亞時,遭到當局秘密監控數天,她與一名游擊隊員在1973512日於El Alto地區進行重組ELN時遭到玻利維亞安全部隊伏擊而遭殺害,屍體沒有移交給她的家人,而是被埋葬在不知名的墳墓中
 
在音樂創作上,打擊樂從龐大而多面的架構迎來,伴隨著鍵盤和重擊的貝斯,細膩而尖銳的管樂與長笛,咆嘯的即興吉他演奏,以及附有滑稽味道卻充滿攻擊性的歌聲,建立起具有前衛搖滾和硬搖滾氛圍的音調,同時也保有原始的民謠和拉丁性質,作品依然獲得歌迷的讚賞,這張專輯當時除了發行CD唱片外,也發行限量300
張的紅色彩膠唱片








Kotonashiso----Umwelt, Room

Kotonashiso是一名來自日本的吉他手,歌手,詞曲作家,音樂家,1984年出生在東京,2000年時開始演奏音樂,不過到了2005年時,他中斷了音樂活動,一直持續到2016,之後他重返音樂舞台,在各種活動中,街頭上進行表演,也到歐洲進行巡演,並且分別與Sou Mori, , 以及Hideya Kyooka組成三支二重唱樂隊來進行表演,2021年時與Sou Mori合作與發表一首單曲,2022年為Hiroki Nakajima的個展Ray創作了配樂,
 
2024年時,他構思了一個想法,想像人們開始用類比唱片錄製藍調和民歌的時代,讓聽眾的空間裡創造一個幽靈般的存在,因此在作品中專注於祈禱,悲劇,生命輪迴和和想與現實之間的鴻溝消失,2025年時,他透過An’archives唱片公司於法國發行了首張個人專輯Umwelt, Room,共收錄7首作品,以自由爵士,噪音和另類搖滾元素的風格呈現於聽眾面前,具有深刻,豐富共鳴的歌曲,以及帶有迷幻搖滾,前衛搖滾,環境音樂的氛圍,以夢幻的神情,梳洗聽眾的感受
 
專輯封面是Matiruda Aki設計的,並由Alan Sherry進行黑藍灰三色網版印刷,內附的照片為Hiroki Nakashima拍攝,這是一張限量300張的黑膠唱片,有紅色及黑色兩種OBI
設計
 
YouTuBe暫無此專輯音樂分享

Kollektiv----Kollektiv

德國籍的貝斯手Jurgen Karpenkiel曾在60年代初期待在一支名為The Phantoms的流行樂團,經過幾年的陣容變化後,樂團更名為Rambo Zambo Bluesband,之後又更名為Bluesology,當他與薩克斯風兼長笛手Klaus Dapper離開樂團時, Bluesology樂團更名為Organisation,他與長笛兼薩克斯風手Klaus Dapper則在1964年組了The Generals樂團,他們是一支學校樂隊,在校園裡排練與表演
 
60年代末稍晚時, Jurgen Karpenkiel的雙胞胎兄弟-鼓手Waldo Karpenkiel,以及西塔琴兼吉他手Jurgen Havix加入他們後,音樂開始不再像以前的流行音樂風格,1970年時,他們決定將樂團更名為Kollektiv,並在許多場合進行演出,他們的音樂表現出Krautrock元素的即興創作與爵士搖滾元素的實驗性質,以及強烈的迷幻色彩
 
1973年時,他們獲得Brain唱片公司及Metronome唱片公司的合約,3月份於Windrose錄音室錄製了首張同名專輯,這張專輯於同年在德國發行,收錄4首作品,其中一首分成三個樂段,作品中試圖將侵略性的搖滾與他們的技巧融合,結構相當複雜,並且深刻展現出精湛的即興演奏技巧,整張專輯始終保持著催眠律動,實驗性,以及活力十足的特性,專輯封面是Peter KretzmannProgressive People設計的,內摺頁有設計一個基於單詞的文字遊戲
 
1974年時,Brain唱片公司與Metronome唱片公司於德國再版黑膠唱片
2007年時,Long Hair唱片公司於德國發行CD唱片,多收錄4首作品
2010年時,Brain唱片公司於德國發行黑膠唱片
2017年時,Long Hair唱片公司於俄國發行CD唱片,多收錄4首作品,屬非授權版本
2021年時,Long Hair唱片公司於法國發行黑膠唱片,以及藍色彩膠唱片
另外Germanofon唱片公司曾發行過CD唱片,發行年份不詳,屬非授權版本











Japan----Gentlemen Take Polaroids

70年代初時,英國倫敦南部的Catford有幾個同學聚在一起玩音樂,包括主唱兼吉他手David Sylvian (本名David Alan Batt),鼓手Steve Jansen (本名Stephen Ian Batt,David Sylvian是兄弟)貝斯手Mick Karn (本名Andonis Michaelides,為希臘裔英國居民),一開始是Mick Karn擔任主唱,David Sylvian進行音樂創作,並且還擔任和聲與吉他演奏,1974年時改由David Sylvian擔任主唱,並在同年6月於Mick Karn的兄弟婚禮上進行首次的公開表演,他們的樂團最初並沒有名字,直到成員後來自稱自己為Japan,本來計畫只是暫時性的名稱,但一直沒有想到其他合適的名稱.因此Japan變成永久性的名稱,他們的音樂受到華麗搖滾的啟發,並逐漸轉向新浪潮風格,以中性外觀,融合藝術搖滾,電子音樂的形象與創作風格著稱
 
1975年時,他們的另一名同學Richard Barbieri加入樂團擔任鍵盤手,後來又新增一名吉他手Rob Dean,樂團在1976年時與Simon Napier-Bell簽約,成為樂團的管理經理,並在Hansa唱片公司舉辦的才藝比賽中獲得亞軍,1977年與Hansa唱片公司簽約,唱片公司看到David SylvianSteve Jansen的藝名與New York Dolls樂團的成員名字極為相似而感到震驚,但最終接受這些藝名,樂團與製作人Ray Singer一起展開錄音活動,並作為Jim Capaldi & The Contenders的伴奏樂隊在英國巡演,19783月時發行了一張單曲唱片,一個月後發行首張專輯,專注於樂團中性華麗搖滾形象的宣傳廣告活動並未在英國樂壇及歌迷間引起太多的興趣,不過卻在日本吸引大量的粉絲
 
首張專輯發行後,樂團與Blue Oyster Cult美國搖滾樂團一起進行英國巡演活動,目的在宣傳首張專輯,但這張專輯賣得很差,他們面臨負評及敵對的觀眾,11月時樂團前往美國巡演,在那裡他們被觀眾接受了,但這是他們唯一一次在美國巡演的活動,197810月發行第二張專輯展示了音樂的進步,但依然在英國飽受批判,這兩張專輯在英國音樂媒體廣泛認為在龐克與新浪潮樂團主導地位的時代中明顯過時,然而這兩張專輯卻在日本及荷蘭都銷售的相當好,在加拿大也獲得一些人氣,尤其在日本最受歡迎,19793,樂團首次訪問日本時,連續三天售罄了可容納11000名觀眾的武道館劇場
 
1979年時,樂團與製作人Giorgio Moroder短暫合作,錄製了一首單曲Life In Tokyo,儘管這首歌並不成功,但與他們之前的音樂風格相比,發生了重大變化,標誌著樂團從華麗搖滾轉向電子新浪潮領域,同年發行第三張專輯延續電子風格的創作,酸然依然在英國沒能獲得成功,但在日本,歐洲及加拿大都取得不錯成績,長期以來樂團一直給他們的管理層及唱片公司帶來財務的壓力,1980年時最終還是被Hansa唱片公司放棄,樂團改與Virgin唱片公司簽約
 
198011月時,樂團透過Virgin唱片公司發行第四張專輯Gentlemen Take Polaroids,共收錄8首作品,延續上一張專輯的優雅Euro-Disco風格,以及更野心勃勃的編曲,David Sylvian逐漸演變成偏執的完美主義者,他開始主導樂隊的錄音過程,迫使其他成員服從他的願景,吉他手Rob Dean很少參與這張專輯的錄音活動,只有偶爾被叫來添加吉他的聲音,他在1981年春季退出樂團,此外還有其他樂手參與錄音,包括合成器樂手Ryuichi Sakamoto,小提琴手Simon House,低音提琴手Barry Guy和雙簧管演奏家Andrew Cauthery
 
這張專輯是樂團與製作人John Punter花兩個月時間錄製,在編曲上一絲不苟,對每種樂器進行多次剪輯,透過以合成器為主導的聲音,呈現更為精緻,旋律和成熟的格式,並且注重藝術表現,在專輯發行前一個月,主打歌曲先以單曲形式發行,獲得英國單曲排行榜60名的成績,這是樂團首次的歌曲登上英國排行榜名單,專輯發行後在英國排行榜取得51,且在1982年再次進入榜單,1986年時專輯銷售量突破10萬張而被英國唱片業認證為金獎,儘管最初專輯發行時受到褒貶不一的評價,但最終認為樂團找到屬於自己的聲音,以充滿冒險又輕盈氛圍的特色獲得讚賞,專輯封面是Stuart McLeod設計,封底則是Nicola Tyson設計,AMG給予4顆星評價
 
最初這張專輯於英國,西班牙,法國,紐西蘭,義大利,加拿大,比利時,荷蘭,盧森堡,澳洲,香港,日本,希臘,德國,葡萄牙發行黑膠及錄音帶唱片,之後在南韓及美國,以及其他國家都陸續發行及再版
1984年時,Virgin唱片公司首次於日本發行CD唱片
2003年時,Virgin唱片公司於英國及歐洲,日本發行CD唱片,多收錄3首作品,且封面人像的角度略有不同
2018年時,Virgin唱片公司於英國發行雙黑膠唱片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