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29日 星期一

The Free Spirits----Live At The Scene - February 22nd 1967

1965年成立於美國紐約的The Free Spirits是美國有史以來第一支爵士搖滾樂團,主要的成員有
吉他手Larry Coryell
鼓手Bob Moses
中音薩克斯風手Jim Pepper
貝斯手Chris Hills

這四人都有爵士樂背景,另一位節奏吉他手Columbus "Chip" Baker則有民謠音樂背景

60年代時期,正是英國搖滾樂大軍侵入美國的時期,所以他們的音樂也受到英國搖滾樂的影響,有著迷幻樂,藍調音樂元素

吉他手Larry Coryell將樂團的音樂方向朝更搖滾的領域前進,他們在紐約的幾家俱樂部進行演出,不過報酬並不多

1967年時,他們發行了首張專輯,不過沒多久後Larry Coryell就離開樂團加入到Gary Burton的樂團
Bob Moses不久也到Gray Burton的樂團

餘下的成員在隔年也重新招募新成員組成了另一支樂團,The Free Spirits在1968年就形同解散

這張Live At The Scene - February 22nd 1967發行於2012年,是他們在1967年2月22日於紐約進行的現場演唱實錄,這是從未發表過的現場演唱版本,也是他們的創作高峰時期的代表之一


感謝林世欽前輩指導,部分內容文詞是由林前輩提供,再加上維基以及其他國外討論網頁多方比較,如有錯誤請給予指教,再次感謝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f95lF1Nb5Y


2016年2月28日 星期日

Free----Heartbreaker

1968年成立於英國倫敦的Free是一支藍調搖滾樂團,當時的貝斯手Andy Fraser年僅15歲,與17歲的吉他手Paul Kossoff,18歲的主唱Paul Rodgers和鼓手Simon Kirke組了Free樂團

他們獲得Island唱片公司簽約,於那年錄製了首張專輯
1969年發行第二張專輯,這兩張專輯並沒能獲得成功

1970年發行第三張專輯之後,在英美兩地不但在排行榜有優秀的成績,銷售量與名聲都如日中天,成為英國最暢銷的藍調搖滾樂團之一

1971年發行第四張專輯就不盡理想,並由於樂團成員受毒品問題,樂團在這一年解散

1972年時,四名成員又再度聚首,並在這一年發行了第五張專輯,但依然沒能夠有亮眼成績,貝斯手Andy決定離開樂團

吉他手Kossoff則因毒品問題而變得不可靠,於是樂團招募了日本貝斯手Tetsu Yamauchi來接替Andy的位置,也找了鍵盤手John "Rabbit" Bundrick來彌補不可靠的Kossoff

1973年發行了這張Heartbreaker專輯,在人事編排上將Kossoff作為額外的音樂家,而非樂團主要成員

這張專輯在英國排行榜獲得第9名的成績,在美國排行榜也獲得47名的成績,在商業銷售上的成績也相當不錯

安排英美兩地的巡演活動時,Kossoff因非樂團正式成員而無法前往美國,他對於這樣的身份相當震驚與情緒低潮,當樂團回到英國之後便宣告解散

Paul Rodgers與Simon Kirke找了Mick Ralphs與Boz Burrell組成了Bad Company樂團
Tetsu Yamauchi則加入Faces樂團
John "Rabbit" Bundrick最後成為The Who的鍵盤手
Paul Kossoff則組了Back Street Crawler樂團

1976年時,在洛杉磯飛往紐約的飛機上,Kossoff因毒品引起的心臟問題,使他在機上往生,享年25歲

綜觀Free樂團在世短短幾年,不但年年都有新作品發表,並以聳人聽聞的現場演出聞名,到他們解散為止,已舉辦過超過700場演出

滾石雜誌將樂團評為英國硬搖滾音樂先驅之一,並對Paul Rodgers評為史上100名最偉大歌手名單中,排名55名
Paul Kossoff評為史上100名最偉大吉他手名單中,排名51名

2015年3月16日時,Andy Fraser因病往生


感謝林世欽前輩指導,部分內容文詞是由林前輩提供,再加上維基以及其他國外討論網頁多方比較,如有錯誤請給予指教,再次感謝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SZi3OV9H6c


Fred----Fred

美國Pennsylvania的Bucknell大學,學生Ken Price與Joe DeChristopher常常一起打球

1967年時Ken學習鍵盤樂器,而Joe想當吉他手
1968年時,他們加入了貝斯手John的樂團,並找了
鼓 Bo Fox
歌詞創作 Gary Rosenberg
主唱/小提琴 David Rose

他們將樂團取名為Fred,並開始了音樂創作,不過並未能玩出名堂

1970年時學校畢業後,John離開樂團到波士頓去就學,餘下成員召募了Mike Robison當任樂團貝斯手,並在附近進行演唱與創作

他們以自給自足的嬉皮方式生活,到了1971年時,他們發行了單曲,也開了一些演唱會,在這一年也爭取鋼琴家Peter Eggers到樂團共同創作

他們的音樂從單純的迷幻搖滾到複雜的爵士風格,融合成相當精彩的前衛搖滾音樂,有些曲目也帶有藍調,民謠,鄉村音樂風格

1973年時,Gary離開樂團後,不久樂團就解散了,他們所創作的音樂從未發行成專輯

這些珍貴的錄音直到2001年才由德國的World In Sound唱片公司發行成黑膠與CD

主要收錄樂團於1971~1972年間的創作,少數收錄1970年與1973年的創作作品,共有10首曲目,這張專輯的發行量不多,相當罕見


感謝林世欽前輩指導,部分內容文詞是由林前輩提供,再加上維基以及其他國外討論網頁多方比較,如有錯誤請給予指教,再次感謝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j83yD0lVeM



2016年2月27日 星期六

Franco Battiato----Pollution

首張專輯獲得不錯的迴響之後,Franco Battiato於1972年延續首張專輯的故事,發行了第二張專輯Pollution

同樣也採用概念式專輯創作,並加大電子合成的比重,音樂也更偏向搖滾風格,獲得義大利排行榜19名的成績

參與這張專輯的人員有
鼓 Gianfranco D'Adda
貝斯 Gianni Mocchetti
鍵盤/合成器 Ruby Cacciapaglia
吉他/主唱 Mario Ellepi
主唱/合成器 Franco Battiato

這張專輯具有批判性,並在商業銷售上相當成功,隨著優異的唱功,搭配著奇異的合成音樂,使他在當時的音樂市場上獨樹一格,這張專輯也成為義大利100張最優秀的前衛搖滾專輯之一


感謝林世欽前輩指導,部分內容文詞是由林前輩提供,再加上維基以及其他國外討論網頁多方比較,如有錯誤請給予指教,再次感謝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tFqFq--5Y8



Formula 3----La Grande Casa

1973年發行第四張專輯La Grande Casa,他們融合了流行,前衛,硬搖滾音樂元素,並在這張專輯中展現較為黑暗的氛圍

這張專輯也是被公認是他們最優秀的作品,封面設計依然難以理解,可惜的是專輯依然未能獲得好的銷售成績

1974年樂團宣布解散,這張專輯成為他們的最後一張專輯

1990年時,原始的三位創團成員團聚,將Formula 3的招牌再次揚起,並且找了四位友人加入音樂創作與演出,至今已發行數張新的專輯


感謝林世欽前輩指導,部分內容文詞是由林前輩提供,再加上維基以及其他國外討論網頁多方比較,如有錯誤請給予指教,再次感謝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jD-Rz6N8VE



2016年2月26日 星期五

Formula 3----Sognando E Risognando

1972年發行的第三張專輯,是Formula 3最成熟,也相當優秀的一張專輯,封面也相當聳動,這種封面設計使人相當費解

這張專輯是他們最富盛名的專輯之一,具有相當高度的原創性,但卻也沒有獲得巨大的成功

作品風格也與大多數義大利樂團相當不同,涉及了更廣泛的前衛搖滾領域,使義大利前衛搖滾風氣逐漸大開,更多的樂團投入這塊領域,他們的專輯都相當罕見


感謝林世欽前輩指導,部分內容文詞是由林前輩提供,再加上維基以及其他國外討論網頁多方比較,如有錯誤請給予指教,再次感謝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xE0GzEboks



Formula 3----Formula 3

來自義大利的前衛搖滾樂團Formula 3成立於1969年,原始成員為
主唱/吉他 Alberto Radius
鼓 Tony Cicco
鍵盤 Gabriele Lorenzi

他們是第一支也是當時最流行的義大利前衛迷幻搖滾樂團,所創作的音樂旋律有著義大利地中海Tunefulness的元素,使他們成為非常獨特的樂團

成員都是在音樂學校裡學習樂器及樂理,後來聚在一起組了這支樂團

1970年發行了首張專輯,有著非常迷幻的封面,在音樂創作上也是以迷幻樂為主,雖然有表貶不一的評價情況,但這張專輯使他們成功的躍上義大利舞台

1971年發行了第二張同名專輯,他們試圖從單純的迷幻樂走出,在創作中有許多即興的演奏,並多了一些沈重感,也有一些微妙的感情與曲風連繫著,不過依然也獲得褒貶不一的評價


感謝林世欽前輩指導,部分內容文詞是由林前輩提供,再加上維基以及其他國外討論網頁多方比較,如有錯誤請給予指教,再次感謝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Whl-5sUsko



Focus----Focus III

1971年發行第二張專輯,使樂團獲得國際上的成功,銷售成績相當耀眼,也使樂團進行了多場演出活動,而樂團成員則再次異動,參與第二張專輯的貝斯手Cyril Havermans不久後便離去,於是樂團招募了Bert Ruiter來接替

1972年時發行了第三張專輯Focus III,是一張雙唱片專輯,作品主題為第二張專輯的延伸,融合爵士音樂元素,又帶有巴洛克古典音樂元素,以及民謠搖滾音樂元素

原本Focus是想發行單張專輯,但由於樂團已經錄製相當多的作品,最後決定以雙唱片形式發行

專輯的封面有兩個設計,在美國發行的專輯,封面採用樂團成員於BBC音樂節目台拍攝的照片,封面背景為黑色,而其他區域則採用Hamish Grimes設計的封面,是Thijs Van Leer吹直笛的特寫照

發行後獲得英國排行榜第6名,美國排行榜第35名的佳績,這張專輯的銷售成績也相當耀眼,原始唱片收錄10首曲目,發行的CD版本僅收錄8首曲目,AMG給予4.5顆星評價


感謝林世欽前輩指導,部分內容文詞是由林前輩提供,再加上維基以及其他國外討論網頁多方比較,如有錯誤請給予指教,再次感謝





Flied Egg----Dr. Siegel's Fried Egg Shooting Machine

60年代末,日本知名的鼓手Hiro Tsunoda (角田博民)在離開Food Brain樂團後,跑去參與日本搖滾音樂節活動,認識了吉他兼鍵盤手Shigeru Narumo (成毛滋),兩人決定合作,1970年時一起組建了名為Strawberry Path的搖滾樂團,他們都深受西方搖滾樂的影響,音樂表現上具有Jimi Hendrix, Procol Harum, Led ZeppelinDeep Purple樂團與樂手的音樂風格

1971年時,樂團發行一張專輯,表現相當迷幻,瘋狂與創意,Shigeru Narumo在這張專輯中同時用左手彈鍵盤,右手彈吉他,腳踩踏貝斯,表現出色的多樂器演奏技巧與精湛的吉他技藝,Hiro Tsunoda的爵士風格鼓聲,以嚴格刻板的擊法,完全能夠融入音樂的氛圍中,這張專輯成為日本著名的經典專輯之一,樂團在1971年擔任Pink Floyd到日本巡演期間的暖場樂隊時,17歲的貝斯手Masayoshi Takanaka (高中正義)合作一個月的時間,他們意識到這位年輕的貝斯手具備的優質才華,於是邀請他加入樂團,並在1972年時將樂團更名為Flied Egg

樂團很快進入錄音室錄製首張專輯,並在1972年稍晚透過Vertigo唱片公司於日本發行,專輯名為Dr. Siegel's Fried Egg Shooting Machine,共收錄10首作品,除了樂團成員外,還邀請Masahiko Aoi (葵雅彥)進行管絃樂隊的編曲,專輯封面是Tamio Kageyama (影山玉雄)設計,在音樂表現上,成毛滋的優異吉他及鍵盤演奏技巧與角田博民爵士風格擊鼓,交織出互動古怪的節奏與氛圍,加上高中正義沉重且一致的貝斯聲,作品令人愉悅,風格上模仿了英國前衛搖滾,Jimi Hendrix的影響力充斥於專輯裡,成毛滋的鍵盤承接了Ken Hensley, Keith Emerson的風格,並且大量地使用合成器,專輯的即興風格令人印象深刻,加上使用英語歌詞及演唱,奇異且優異的氛圍與實驗性十足的成果,獲得許多歌迷與樂評的好評

最初專輯發的的數量有限,因此初版唱片少見且昂貴,1977年時,Philips唱片公司於日本首度再版黑膠唱片

1992年時,Philips唱片公司於日本首度發行CD唱片

1998年時,P-Vine唱片公司於日本發行CD唱片

2001年時,Universal唱片公司,Vertigo唱片公司及P-Vine唱片公司於日本發行黑膠唱片

2003年時,Hagakure唱片公司於日本發行CD唱片

2007年時,Universal唱片公司於日本發行CD唱片

2011年時,Phoenix唱片公司於英國發行CD唱片及黑膠唱片,CD唱片限量1000,黑膠限量1000,均屬非授權版本

2013年時,Universal唱片公司於日本發行CD唱片

2018年時,Universal唱片公司及Vertigo唱片公司於日本發行CD唱片

2022年時,Cosmic Rock唱片公司於歐洲發行黑膠唱片,屬非授權版本


感謝林世欽前輩指導,部分內容文詞是由林前輩提供,再加上維基以及其他國外討論網頁多方比較,如有錯誤請給予指教,再次感謝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VPnvu2ZTlA






2016年2月25日 星期四

The Flaming Lips----The Soft Bulletin

The Soft Bulletin是The Flaming Lips於1999年發行的第9張專輯,獲得樂評與聽眾一致好評,被公認為是樂團的傑作,不但被廣泛認為是90年代最優秀的專輯之一,也是他們最重大突破的代表專輯

他們在吉他上以偏重的創作,完成更具有層次與錯綜複雜的另類搖滾音樂表現,帶點新迷幻音樂與巴洛克風格的流行音樂元素,在當時被拿來與經典樂團The Beach Boys的專輯Pet Sounds來比較

參與這張專輯的人員為
主唱/吉他 Wayne Coyne
貝斯/主唱 Michael Ivins
吉他/鍵盤/打擊樂 Steven Drozd

專輯的封面是1966年Lawrence Schiller所拍攝的照片修改版本,並由George Salisbury設計版式,在專輯銷售上的成績亮眼,AMG給予滿分5顆星的評價

在宣傳這張專輯的演出活動時,樂團為了增強現場聽眾的體驗,讓聽眾更清晰聆聽音樂細節,於是設計出了耳機音樂會的概念,免費提供耳機與隨身聽式的接收器給參與音樂會的聽眾,利用低功率的調頻發射器,同步音樂會現場的音源


感謝林世欽前輩指導,部分內容文詞是由林前輩提供,再加上維基以及其他國外討論網頁多方比較,如有錯誤敬請指正,再次感謝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s56ygZplQA



Farquahr----Farquahr

Farquahr是一支美國康州的民謠樂團,在60年代中期成立,主要的成員有三兄弟,分別是
Bobby McGowan(外號Hummingbird Farquahr)
Dennis McGowan(外號Condor Farquahr)
Frank McGowan(外號Flamingo Farquahr)
以及一位他們的朋友
Doug Lapham(外號Barnswallow Farquahr)

他們的音樂以幽默的民謠為主,樂風偏向英格蘭民謠,並擅長Celtic音樂,大家都以吉他兼主唱的陣容編排創作

1968年時,獲得Verve唱片公司的合約,發行了首張專輯,在New England區域性有一定的知名度

1970年時,他們與Elektra唱片公司簽約,發行第二張同名專輯,這張專輯他們與知名的詞曲作家與唱片製作人Jerry Ragovoy合作,在美國排行榜獲得195名

如今他們的專輯都相當罕見,2008年這張專輯才被重發,這張專輯發行後,他們就沒有再發行專輯,到1971年還有發行單曲,之後便消失在樂壇

1982年時,Warpt唱片公司將他們之前的創作,但未發表的歌曲集結發行成第三張專輯


感謝林世欽前輩指導,部分內容文詞是由林前輩提供,再加上維基以及其他國外討論網頁多方比較,如有錯誤敬請指正,再次感謝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JB9Yn_i2m8



Family----It's Only A Movie

1972年時,樂團發行第六張專輯,樂風明顯已轉向硬搖滾,貝斯手John Wetton也在專輯發行後不久變離開樂團,投入King Crimson樂團中,改由Jim Cregan接替

到了年底時,鍵盤手John "Poli" Palmer也離開樂團,改由Tony Ashton接替

1973年發行了第七張專輯It's Only A Movie,這是他們最後的一張專輯,樂風為前衛迷幻搖滾,在巡演結束後,便宣告解散,成員各分東西

參與錄製這張專輯的人員為
主唱 Roger Chapman
吉他/斑鳩琴 John "Charlie" Whitney
鍵盤 Tony Ashton
貝斯 Jim Cregan
鼓 Rob Townsend
另外還找了兩位友人協助
口琴 Peter Hope-Evans
號角 Del Newman

如今樂團最被人讚道的是他們的現場演出,被認為是最具創新性,最瘋狂的地下搖滾樂團,他們的瘋狂甚至連Jimi Hendrix Experience都害怕與他們同台,而他們的影響力也相當深遠

2013年時,部分成員團聚,並進行一些演出活動


感謝林世欽前輩指導,部分內容文詞是由林前輩提供,再加上維基以及其他國外討論網頁多方比較,如有錯誤敬請指正,再次感謝




2016年2月24日 星期三

Faces----First Step

1969年成立於英國的藍調搖滾樂團Faces,前身是1965年成立的Small Faces

在吉他手兼主唱Steve Marriott離開樂團去成立新的搖滾樂團Humble Pie後,剩下的成員
鍵盤手Ian McLagan
貝斯手Ronnie Lane
鼓手Kenney Jones

準備形成新的樂團時,正逢The Jeff Beck Group的成員吉他手Ronnie Wood與主唱Rod Stewart離開樂團,於是加入他們

他們將樂團名稱的Small去掉,因為之前的Small Faces的名氣還算不錯,唱片公司不希望變動樂團名稱,然而樂團成員依舊決定更名

作為妥協,所以唱片公司與樂團達成協議,在美國的首張專輯必須沿用Small Faces的名稱,後面才用更新的名稱,而在英國發行的首張專輯可以用新的名稱

1970年他們發行了首張專輯First Step,在當時並未能獲得較好的銷售成績,樂評也不高,故較為稀少罕見

如今AMG給予4顆星高度評價,2015年首次補發CD,在原始版本收錄的10首歌曲中,新增5首曲目,其中兩首是未曾發表過的歌曲


感謝林世欽前輩指導,部分內容文詞是由林前輩提供,再加上維基以及其他國外討論網頁多方比較,如有錯誤敬請指正,再次感謝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Yq_6I1I1Ag



Elton John----Rock Of The Westies

1975年時,Elton John發行第十張專輯Rock Of The Wasties,這張專輯取得美國排行榜冠軍寶座,在英國排行榜也獲得第5名佳績

The Elton John Band樂團的成員在這張專輯中,有人員異動,而他也在1973年時成立了The Rocket 唱片公司,所以這張專輯是他與英國DJM唱片公司合作的最後一張專輯

專輯封面由Terry O'Neill拍攝,參與這張專輯的人員有
主唱/鋼琴 Elton John
打擊樂 Ray Cooper
伴唱 Kiki Dee, Labelle, Ann Orson
打擊樂/伴唱 Clive Franks
吉他 Davey Johnstone, Caleb Quaye
鍵盤 James Newton-Howard
貝斯 Kenny Passarelli
鼓 Roger Pope

這一年,Elton受邀參與好萊屋星光大道,並獲頒第一屆優秀的搖滾音樂獎,這張專輯銷售成績也相當耀眼


感謝林世欽前輩指導,部分內容文詞是由林前輩提供,再加上維基以及其他國外討論網頁多方比較,如有錯誤敬請指正,再次感謝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2J_PhTW8lc



2016年2月23日 星期二

Electric Sandwich----Electric Sandwich

德國的一名學生Wolf Fabian是一名鼓手,他在1969年末時創立了一支名為Electric Sandwich的搖滾樂團,並找了三名同學參與創作,分別是
貝斯 Klaus Lormann 
吉他 Jorg Ohlert
主唱 Jochen "Archie" Carthaus

他們四人都曾在其他樂團演出過,在這個新樂團裡,創作的音樂涵括爵士,前衛與德國搖滾,電子音樂元素等較實驗性質的原創作品,並且擅長即興演出,歌詞上也融合了民間傳說的精髓

1971年時,德國的唱片公司Brain剛成立,此時德國搖滾(Krautrock)正開始演變,Brain的目標是進一步的加強這塊領域的人才,除了網羅最知名暢銷的樂團外,也對那時代所創作的音樂中較為顯著與突出的樂團進行簽約

Electric Sandwich申請參加德國電視指南雜誌所舉辦的全國性人才節日的比賽,但沒有能夠進入最後決賽,但樂團並未放棄,而跑去說服組織讓他們演出

演出的效果相當不錯,最後評審團投票決定他們為第二個優秀的樂團,這讓Brain唱片公司的產品部經理Gunther Korber發現了他們,於是在1972年通過子公司與母公司的簽約

他們開始錄製首張專輯,並在同年發行,這張專輯樂風融合爵士,藍調,搖滾與迷幻樂,共收錄了七首曲目,每首曲目相當多樣化,不限於單一風格

隨著專輯發行後,樂團通過電臺放送歌曲,也接受記者訪問,名聲日漸加大

1973年後期,原本計畫開始創作新的專輯,不幸的是吉他手Jorg Ohlert希望樂團風格要更偏爵士,鼓手Wolf Fabian則希望往搖滾樂發展,由於在理念不合的情況下,最後解散收場

這張專輯成為樂團唯一的專輯,如今相當稀少罕見


感謝林世欽前輩指導,部分內容文詞是由林前輩提供,再加上維基以及其他國外討論網頁多方比較,如有錯誤請給予指教,再次感謝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YtxWRSGvnk



The Electric Light Orchestra----Discovery

1974年發行的第四張專輯使ELO樂團盛名於美國,不過樂團成員依然不斷的異動,他們面對英國本國依然還未能征服聽眾,僅有一些單曲還有不錯的成績

重組新陣容之後1975年發行了第五張專輯,這張專輯在美國依然獲得極高肯定,在英國依然還是沒有太大的成功

1976年發行第六張專輯,總算獲得英美兩國排行榜前十名,並成為全世界熱銷的專輯,讓他們的名聲備受推崇

1977年發行第七張專輯,依然獲得英美兩國排行榜前十名,專輯在全球熱銷,巡演活動相當熱烈

1979年時,他們發行的第八張專輯Discovery,此時的陣容為
主唱/吉他 Jeff Lyeen
鼓 Bev Bevan
鍵盤 Richard Tandy
主唱/貝斯 Kelly Groucutt

這張專輯依然維持著他們慣有的交響搖滾曲風,不過也增添了較多的流行搖滾,舞曲元素

領導人Jeff認為樂團不太需要管弦樂器部分,所以將原來的弦樂手Mik Kaminski, Hugh McDowell, Melvyn Gale三人解雇,成為ELO第一張沒有自己的管弦樂器成員的專輯

專輯的封面是喜劇演員Brad Garrett穿著中東服裝的畫面,在封底則是夏宮衛隊的彎刀,發行後在英國排行榜獲得冠軍寶座,美國排行榜也獲得第5名佳績,在全世界也獲得極佳的銷售成績

原始專輯收錄9首曲目,2001年再版時新增3首未發表過的曲目


感謝林世欽前輩指導,部分內容文詞是由林前輩提供,再加上維基以及其他國外討論網頁多方比較,如有錯誤請給予指教,再次感謝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8F3Rr-UqLU



The Electric Light Orchestra----ELO II

在首張專輯發行後,樂團進行演唱會活動,而樂團成員也開始有了新的異動,除了原始成員的主唱兼吉他手Jeff Lynne與鼓手Bev Bevan外,其他成員為
鍵盤 Richard Tandy
貝斯 Mike De Albuquerque
大提琴 Mike Edwards, Colin Walker
小提琴 Wilfred Gibson

這個新的陣容於1972年開始投入新的音樂創作,並於1973年發行第二張專輯ELO II,不但將音樂長度拉長,並且呈現更密集,複雜,多層次的管弦樂器的聲音

專輯封面在英國由Hipgnosis設計,是一個燈泡飛行器的畫面,但在美國發行的版本則是一個漆黑的山岳剪影畫面,上方有顆燈泡

原始曲目收錄5首,在英國排行榜獲得35名的成績,在美國排行榜獲得62名成績

這張專輯是樂團與Harvest唱片公司合作的最後一張專輯

2003年時,英國唱片公司發行30週年紀念雙唱片專輯,在第一張唱片裡除了收錄原始的5首曲目外,還新增了8首曲目,其中5首是以前未發表過的,第二張唱片則收錄10首混音版與現場版本的曲目

2006年時美國重發的版本則在原來的5首曲目上,新增4首曲目,並且封面都採用英國版本的


感謝林世欽前輩指導,部分內容文詞是由林前輩提供,再加上維基以及其他國外討論網頁多方比較,如有錯誤請給予指教,再次感謝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Bz4VDow3Io



The Electric Light Orchestra----No Answer

60年代後期,英國The Move樂團的吉他手兼主唱,並有作曲能力的Roy Wood想成立一支會使用大小提琴,弦樂器,喇叭,木管樂器的搖滾樂團,於是於1970年找了同是The Move樂團的鋼琴兼吉他手Jeff Lynne,鼓手Bev Bevan加入,並將樂團取名為The Electric Light Orchestra(簡稱ELO),也開始進行創作與錄音

在此期間還招募了法國號手Bill Hunt與小提琴手Steve Woolam成為樂團的主要成員

1971年6月時,他們在倫敦完成了錄音工作,在與唱片公司聯繫準備發行首張專輯時,美國唱片公司United Artists的聯繫者聯繫樂團時出現問題,在沒有人接應情況下,留下了一張寫下 No Answer的字條,卻被公司其他人員誤會以為是專輯名稱,而給予使用

1971年12月首先在美國市場發行,專輯封面找了Hipgnosis設計公司設計,獲得美國排行榜196名的成績,英國則由Harvest唱片公司於1972年發行,獲得英國排行榜32名的成績

這張專輯在錄製時找了許多人員進行演奏大小提琴,貝斯,鍵盤等樂器,在音樂編制上極類似室內樂,又兼具硬搖滾音樂元素,AMG給予4顆星評價

2001年時英國唱片公司發行30週年紀念的雙CD專輯,將首張專輯原始的9首曲目外,新增2首,另一張唱片則收錄一些曲目重新混音與現場演出版本,並且還多了交互式CD-ROM功能,這兩張唱片有完全不同的封面,也與原始唱片的封面不同

2006年時,美國唱片公司也重新發行首張專輯,並在原始曲目上新增4首曲目
2010年發行的40週年紀念專輯,則在原始曲目上新增6首曲目


感謝林世欽前輩指導,部分內容文詞是由林前輩提供,再加上維基以及其他國外討論網頁多方比較,如有錯誤請給予指教,再次感謝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aUD0BcyEUM



2016年2月22日 星期一

The Electric Flag----A Long Time Comin'

The Electric Flag是一支來自美國的藍調搖滾樂團,吉他手兼主唱Mike Bloomfield非常熱衷藍調搖滾與靈魂樂,他希望能建組一支屬於自己的美國音樂樂團

他的創作靈感來自於The Band, B B King, T-Bone Walker, Eddie Jones, Otis Redding, Steve Cropper等音樂創作者與樂團,也在傳統音樂中吸收了福音,藍調等音樂元素

1967年時,他將他的樂團取名為The American Music Band,不久之後即改名為The Electric Flag,他招募了一些夥伴進行創作
,這些人有
鍵盤 Barry Goldberg
貝斯 Harvey Brooks
鼓手/主唱 Buddy Miles
主音吉他 Nick Granites
薩克斯風 Peter Strazza
小號 Marcus Doubleday

一開始便獲得新電影The Trip配樂創作的案子,雖然電影受到褒貶不一的評價,但他們的電影配樂卻獲得好評

Mike Bloomfield擅長將1967年時能獲得的爵士,藍調,搖滾樂與古典樂中汲取靈感與取樣,然後幻化成自己的作品

他以無畏的試驗精神,不拘一格的想體現美國音樂的形式,不過在一些演出時,雖然獲得許多聽眾支持,但卻還沒能達到Mike Bloomfield心目中的高標準

1967年11月時,鍵盤手Barry Goldberg離開樂團,由Michael Fonfara接替,並招募了風琴手兼低音薩克斯風手Herb Rich與中音薩克斯風手Stemsy Hunter

大家一起將樂團成立至今,音樂創作的錄音,與現在新陣容的創作錄音集結,於1968年發行了首張專輯A Long Time Comin',獲得相當不錯的迴響,AMG亦給予4.5顆星的高度評價

專輯封面由攝影師Jim Marshall拍攝製作,不過這些原始成員在樂團未滿一年之後,就因為毒品,個性與審美觀衝突,而開始崩解

儘管後來調整陣容,樂團還是於1969年解散,留下兩張專輯與一張電影配樂

1974年時樂團首度復團,發行一張專輯之後又再度解散
1981年2月15日時,Mike Bloomfield因吸毒過量,被發現死在車內
2007年7月28~29日,還存在的成員聚在一起,辦了一場演唱會,慶祝The Monterey流行音樂節40週年活動
2008年2月26日時,鼓手/主唱 Buddy Miles往生
而早期這些專輯如今都相當罕見


感謝林世欽前輩指導,部分內容文詞是由林前輩提供,再加上維基以及其他國外討論網頁多方比較,如有錯誤請給予指教,再次感謝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h5p5bvTU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