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8日 星期三

Labor Exchange Band (交工樂隊)----Let Us Sing Mountain Songs (我等就來唱山歌)

交工樂隊成立於1999年,成員來自台灣客家莊高雄美濃地區的樂手,早期因反美濃水庫而受到關注

台灣是一個眾多族群的生活圈,在這些族群中,客家族群在分類意義上處在一個相當特殊的位置,客家族群的人口不多也不少,但長久以來又幾乎是一個沒有聲音的族群,在文化傳承上面臨危機,這樣的一個處境,使客家族群在台灣成為一個相對少數與邊緣化的族群

90年代以來,台灣國家轉型,客家族群逐漸獲得公共文化現身的機會,在能見度與活力程度上,都獲得大幅度的提升,但與此同時,藉由客家文化的觀光與國家干預下,客家文化逐漸變成標籤化,主題化的危機,核心價值未能體現出來

交工樂隊的成員為
主唱/吉他/月琴/三絃琴 林生祥
貝斯 陳冠宇
打擊樂 鍾成達
嗩吶 郭進財
歌詞 鍾永豐

1999年時,他們發行了首張專輯-我等就來唱山歌,這張專輯的創作,演出,錄音與製作與唱片工業毫無瓜葛,收錄的歌曲原是為了在街頭,農村,以及立法院現場大聲歌唱,凝聚意志的作品,樂團經費拮据,使用克難的器材手工錄製了這張專輯,樂團的名稱來自於農忙時,鄉親互相輪流支援勞動所組成的交工班

樂團前身是淡江大學背景,極受器重的觀子音樂坑樂團成員,1999年時,觀子音樂坑改組,去掉了電吉他的配置,來突出木吉他與月琴的聲音,打擊樂手把客家八音鼓與爵士鼓融合成獨特的打擊樂器,貝斯也採用不插電的空心貝斯樂器,並配置了中國樂器嗩吶穿插其中,交工樂隊嫣然誕生

他們的首張專輯以革命家的熱情,搭配傑出的音樂創作,將客家本味的傳統樸質的生活,以及創作民謠結合在一起,並試圖採用搖滾樂實驗方式融合客家音樂元素,進而探討一種少數與邊緣化族群發聲的實踐運動,面對多元文化,客家運動與公共性建立等議題,做出了深刻的思考主題

在錄製專輯期間,樂團將錄音設備搬進原本是燻製菸葉的美濃菸樓裡,酷暑的夏天,蒼蠅成群停在音控台與揚聲器上,泥磚牆隔音不佳,往往錄製一半時,門外豬叫狗吠,只能重新錄製,不過菸樓特殊的環境條件,他們的錄音作品兼具深度,厚實與立體感的音場表現,相當具有實驗性質

專輯封面初期是一幅農村山野的圖畫,前方有一位繪製的戴斗笠人物吹著嗩吶,旁邊還有四位人物,上方有三隻飛鳥(見連結),2013年發行經典紀念版時,封面改成戴斗笠彈月琴的繪畫作品(見下方圖示)

2000年時,這張專輯獲得金曲獎四項提名,最終奪下最佳作曲以及最佳製作人兩項獎項,當時台灣總統陳水扁於這一年宣布任內暫停興建美濃水庫,使當時參與反興建水庫遊行與抗議運動而衍生出來的交工樂隊成功達成目標,之後他們的音樂創作開始關注於農民與農村議題,音樂形式也越趨成熟

感謝林世欽前輩指導,部分內容文詞是由林前輩提供,再加上維基以及其他國外討論網頁多方比較,如有錯誤請給予指教,再次感謝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A4h-1IuJ6Q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