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4日 星期六

Chillum----Chillum

1965年時,英國的一位年輕人Ken Elliott當時15,他的同學Kieran O’Connor是一名鼓手,邀請他一起組一支樂團,Ken很快便學會了口琴與鋼琴演奏,並擔任樂團主唱一職,Kieran又邀請了Bob Gibbons來擔任吉他手,以及Grant Ramsay擔任貝斯手,樂團取名為The Next Collection,並在倫敦南部進行演出

貝斯手Grant很快便離去,樂團找了Arthur Kitchener來接替,他們很快便贏得音樂比賽,獲得可以在一間錄音工作室錄製樣帶的機會,於是他們錄了兩首歌曲,錄音工作室的老闆Vic Keary相當喜歡這支樂團,於是成為樂團的經理,並協助樂團與Polydor唱片公司簽約,唱片公司建議樂團改名為The Moving Finger

樂團開始進入錄音室錄製專輯,但才進行一半時,貝斯手Arthur因現實生活的問題而決定退出,樂團通過廣告招募了新的貝斯手Nick South,因此首張專輯有一半是前貝斯手參與的作品,一半是新的貝斯手參與的作品,19689,唱片公司準備要發行首張專輯時,發現已有其他的樂團與他們同名,也已發行專輯了,樂團不得不再次更名,樂團認為自己的樂器都是買二手貨,於是決定改名為Second Hand

1968年年底時,首張專輯發行後,由於缺乏Polydor唱片公司的宣傳支持,以至於專輯的銷售成績不佳,也使樂團與Polydor唱片公司解約

1969年時,樂團決定進行歐洲巡演之旅,期望而獲得一些改變,但吉他手Bob的母親不希望他去歐洲,所以造成Bob離開樂團,也導致樂團有一段期間處於空窗期,貝斯手Nick也離開樂團,餘下兩名樂手努力讓樂團繼續運作,他們招募了貝斯手George Hart加入陣容,而吉他手一直沒有招募新的人選,因為樂團認為Bob是不可取代的人才,他們開始計劃前往歐洲,於是找了吉他手Moogy Mead擔任巡演的樂手,而不是樂團成員

樂團在歐洲辦了多場演出後,累積不少人氣,尤其在法國受到熱烈的讚賞,1970年時,他們開始錄製第二張專輯,樂團經理Vic與樂團關係相當好,他成立了名為Mushroom唱片公司,於是邀請樂團在他那邊發行專輯,1971年時,樂團發行第二張專輯,這張專輯並沒有吉他手,且樂團以交響搖滾的方式創作,比首張專輯的銷售成績較為成功,但並未使樂團更有名氣

樂團相當沮喪,停止了演出活動,似乎一切都畫下句點,但此時一名年輕的吉他手Tony McGill被樂團邀請加入,參與第三張專輯的錄製工作,但鼓手Kieran有些心灰意冷的想離開樂團,經理Vic說服樂團按照原計畫錄製專輯,這第三張專輯於1971年後期完成,成員決定以Chillum作為樂團的名稱與專輯的名稱

這張專輯以完全自由形式創作,整體的風格不一,部分作品採用無旋律與節奏的即興實驗方式,部分作品則採用硬搖滾與迷幻搖滾風格展現,是一張相當優秀的自由前衛搖滾作品,專輯封面採用極簡風格,白色背景中有一個斜藍色略模糊字體標示著專輯名稱,共收錄5首曲目,然而在當時依然未能受到青睞與關注,1972年時,樂團決定解散

主唱Ken與鼓手Kieran後來組了Seventh Wave樂團,並發行兩張專輯,獲得短暫的成功,但在70年代中期時解散,Kieran繼續在藍調搖滾樂團中演出,1991年時因酒精中毒死亡,Ken後來替Itv電視台編寫幾個節目的主題音樂

前吉他手Bob受限於母親的期望,放棄許多理想後,1977年自殺身亡

這張以Chillum名義發行唯一的同名專輯到1998年時,才由英國的See For Miles唱片公司首次再版CD唱片,專輯封面改成成員在包廂的團體照,專輯標題改成Chillum…Plus,共收錄11首曲目

2007年時,德國的Universum唱片公司再版CD唱片,專輯封面採原始設計,並新增5首曲目,此後英國,日本陸續再版這張專輯

2010,英國的Sunbeam唱片公司首度再版黑膠唱片

感謝林世欽前輩指導,部分內容文詞是由林前輩提供,再加上維基以及其他國外討論網頁多方比較,如有錯誤請給予指教,再次感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