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moaki Kamijo是一名日本籍的音樂創作家,他深受西洋音樂影響,於70年代期間共錄製了三張專輯,由於是自費生產,所以數量極為稀少,也因為名聲不夠,所以他的生平與創作都鮮為人知
1971年時,他以自己的藝名組了樂團,成員有
吉他/貝斯/主唱 Tomoaki Kamijo, Tetsuro Watabe
鋼琴 Aki Takase
鼓 Saburo Goto, Masatuki Hirose
Kamijo以英語來創作,這在70年代的日本來說,是相當罕見的,這張Martha專輯是他於1971年發行的第一張專輯,雖然紀錄上是Hans Pokora's 3001唱片公司發行,但這是他自費生產的唱片
音樂風格為迷幻民謠風格,猶如美國的Bob Dylan所歌唱的民謠搖滾,以大量的模糊吉他聲,搭配著打擊樂與鋼琴的伴奏,營造出溫和精緻的氛圍,由於Kamijo出色的音樂,使他獲得日本的Mick Stevens尊稱
這張遺落在歷史的民謠專輯,相當長的時間未被後人提起,當時在日本也僅有少數的店家有販賣,且價格低廉,但如今已成為極具收藏且珍貴的唱片,相當不易見到
德國的Shadoks唱片公司於2007年將這張專輯再版,讓這張十足珍貴的遺世之作再度重見天日
感謝林世欽前輩指導,部分內容文詞是由林前輩提供,再加上維基以及其他國外討論網頁多方比較,如有錯誤請給予指教,再次感謝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7t7CoIgVFI
2016年11月29日 星期二
Edip Akbayram----Edip Akbayram
1950年出生於土耳其的Ahmet Edip Akbayram是一名音樂玩家,在他出生9個月後,便患小兒麻痺症,不過並未影響他日常生活
在童年時期,他便關注流行歌手的演出,常常在鏡子前面模仿歌手的動作,還在就學時期,他便組了樂團,參與住家附近教堂婚禮的業餘演出樂隊
高中時他便與幾名同學組了樂團,並發行了幾張唱片,那時他的音樂創作深受土耳其詩歌影響,歌詞常用詩人的詩歌來創作,1968年時,高中畢業後,他參加高考,考上了牙醫專科的學校,於是前往伊斯坦堡,當時他認為音樂相當盛行,他決定放棄音樂,專職在醫生的專業上
1971年時,土耳其舉辦了Altin Mikrofon音樂比賽,於是他參加這場活動,獲得許多的讚賞與支持,於是他開始與一些Anadolu Rock流派的音樂家交流,1974年時,他與朋友一起錄製了首張個人專輯Edip Akbayram,於1977年時發行第二張專輯Nedir Ne Degildir?
這兩張專輯展現他的音樂才華,以民謠搖滾,迷幻搖滾與Anadolu Rock音樂風格,點綴了土耳其搖滾音樂史,不過這兩張專輯相當稀少罕見
2006年時,德國Shadoks唱片公司將他這兩張專輯集結,以及於70年代初期發行的單曲,收錄在這張同名專輯中,這是雙唱片版本的專輯,共收錄24首曲目,CD與黑膠的封面都相同(見下圖),另外在同年還有發行盒裝限量版,以仿蜥皮的封面,燙金印了專輯標題,這個限量版僅發行100套,皆有手寫編號,相當珍貴罕見
感謝林世欽前輩指導,部分內容文詞是由林前輩提供,再加上維基以及其他國外討論網頁多方比較,如有錯誤請給予指教,再次感謝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_Sb4ujmAPY
在童年時期,他便關注流行歌手的演出,常常在鏡子前面模仿歌手的動作,還在就學時期,他便組了樂團,參與住家附近教堂婚禮的業餘演出樂隊
高中時他便與幾名同學組了樂團,並發行了幾張唱片,那時他的音樂創作深受土耳其詩歌影響,歌詞常用詩人的詩歌來創作,1968年時,高中畢業後,他參加高考,考上了牙醫專科的學校,於是前往伊斯坦堡,當時他認為音樂相當盛行,他決定放棄音樂,專職在醫生的專業上
1971年時,土耳其舉辦了Altin Mikrofon音樂比賽,於是他參加這場活動,獲得許多的讚賞與支持,於是他開始與一些Anadolu Rock流派的音樂家交流,1974年時,他與朋友一起錄製了首張個人專輯Edip Akbayram,於1977年時發行第二張專輯Nedir Ne Degildir?
這兩張專輯展現他的音樂才華,以民謠搖滾,迷幻搖滾與Anadolu Rock音樂風格,點綴了土耳其搖滾音樂史,不過這兩張專輯相當稀少罕見
2006年時,德國Shadoks唱片公司將他這兩張專輯集結,以及於70年代初期發行的單曲,收錄在這張同名專輯中,這是雙唱片版本的專輯,共收錄24首曲目,CD與黑膠的封面都相同(見下圖),另外在同年還有發行盒裝限量版,以仿蜥皮的封面,燙金印了專輯標題,這個限量版僅發行100套,皆有手寫編號,相當珍貴罕見
感謝林世欽前輩指導,部分內容文詞是由林前輩提供,再加上維基以及其他國外討論網頁多方比較,如有錯誤請給予指教,再次感謝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_Sb4ujmAPY
2016年11月28日 星期一
Bunalim----Bunalim
Bunalim是一支來自土耳其的地下迷幻搖滾樂團,成立於1969年,他們是土耳其地下搖滾樂團中最知名,極具爭議,也相當惡名昭彰的樂團,儘管他們僅發行三張單曲唱片,但其在地下樂團圈內演出活動時,以極具狂野及不妥協的態度,樂團有了口碑
由於樂團的資料不多,僅知參與樂團創作的成員有
貝斯 Ahmet Guvenc, Melik Yirmibir
鼓 Cengiz Teoman, Huseyin Sultanoglu, Nihat Orerel, Nur Yenal
吉他 Berc Yenal
主唱 Aziz Azmet, Fikri Takbak, Rifat Oncel
吉他/主唱 Aydin Cakus
但成員詳細何時加入何時離去的情況不得而知,他們的音樂開創了土耳其搖滾音樂史,同時也是土耳其最早被稱為地下樂團之一的樂團
他們的音樂受歐美搖滾音樂影響,以硬搖滾,迷幻搖滾,車庫龐克的形式演奏音樂,融合土耳其民間音樂元素,搭配迷幻的燈光,舞台上的牆畫上許多瘋狂的畫作,重搖滾的音樂結構複雜多樣,音樂帶有前衛搖滾的元素,吉他充滿能量,具有憂鬱的中東音樂風格,與充滿尖叫的瘋狂歌喉
然而他們惡名昭彰的聲譽並不是因為這些,而是他們在舞台上狂野的演奏,有時甚至會全裸上陣,使樂團充滿傳奇性
Bunalim在土耳其中代表抑鬱症,樂團的經理Cem Karaca幫助樂團於1971~1972年間,發行了三張單曲唱片,相當稀少罕見,而樂團也於1972年時解散
2006年時,德國Shadoks唱片公司將他們的單曲集結與修復,發行了黑膠與CD,黑膠唱片的封面採用全黑背景色,在封面中上方以白色草寫字體寫上樂團名稱,CD的封面則是樂團演奏的照片
2012年時,西班牙的Pharaway Sounds唱片公司再版黑膠,封面以土黃色背景,中間採用Shadoks唱片公司發行CD的照片,照片邊框則以三層不同層次的綠色裝飾框框住照片,到目前為止僅有這三版,且相當稀少罕見
感謝林世欽前輩指導,部分內容文詞是由林前輩提供,再加上維基以及其他國外討論網頁多方比較,如有錯誤請給予指教,再次感謝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qdrDL20HKI
由於樂團的資料不多,僅知參與樂團創作的成員有
貝斯 Ahmet Guvenc, Melik Yirmibir
鼓 Cengiz Teoman, Huseyin Sultanoglu, Nihat Orerel, Nur Yenal
吉他 Berc Yenal
主唱 Aziz Azmet, Fikri Takbak, Rifat Oncel
吉他/主唱 Aydin Cakus
但成員詳細何時加入何時離去的情況不得而知,他們的音樂開創了土耳其搖滾音樂史,同時也是土耳其最早被稱為地下樂團之一的樂團
他們的音樂受歐美搖滾音樂影響,以硬搖滾,迷幻搖滾,車庫龐克的形式演奏音樂,融合土耳其民間音樂元素,搭配迷幻的燈光,舞台上的牆畫上許多瘋狂的畫作,重搖滾的音樂結構複雜多樣,音樂帶有前衛搖滾的元素,吉他充滿能量,具有憂鬱的中東音樂風格,與充滿尖叫的瘋狂歌喉
然而他們惡名昭彰的聲譽並不是因為這些,而是他們在舞台上狂野的演奏,有時甚至會全裸上陣,使樂團充滿傳奇性
Bunalim在土耳其中代表抑鬱症,樂團的經理Cem Karaca幫助樂團於1971~1972年間,發行了三張單曲唱片,相當稀少罕見,而樂團也於1972年時解散
2006年時,德國Shadoks唱片公司將他們的單曲集結與修復,發行了黑膠與CD,黑膠唱片的封面採用全黑背景色,在封面中上方以白色草寫字體寫上樂團名稱,CD的封面則是樂團演奏的照片
2012年時,西班牙的Pharaway Sounds唱片公司再版黑膠,封面以土黃色背景,中間採用Shadoks唱片公司發行CD的照片,照片邊框則以三層不同層次的綠色裝飾框框住照片,到目前為止僅有這三版,且相當稀少罕見
感謝林世欽前輩指導,部分內容文詞是由林前輩提供,再加上維基以及其他國外討論網頁多方比較,如有錯誤請給予指教,再次感謝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qdrDL20HKI
Queen----The Platinum Collection : Greatest Hits I, II & III
2000年時,Parlophone唱片公司發行名為The Platinum Collection : Greatest Hits I, II & III的套裝專輯,收錄以前發行的Greatest Hits三張合輯系列,這套合輯系列網羅樂團在各年代所創作的優秀曲目,合輯的內容為
Greatest Hits I於1981年發行,收錄樂團於1973~1980年間的音樂創作,共計17首曲目,獲得多國排行榜冠軍寶座
Greatest Hits II於1991年發行,收錄樂團於1981~1990年間的音樂創作,共計17首曲目,當時這張合輯獲得多國排行榜冠軍,而主唱Freddie Mercury在這張合輯發行後一個月,死於愛滋病併發症,享年45歲
Greatest Hits III於1999年發行,收錄樂團於1980~1997年間的音樂創作,共計17首曲目,包括與其他音樂家合作創作的曲目,以及現場演出的錄音曲目,這張專輯標示為Queen +,代表樂團在主唱往生之後,他們與其他音樂家合作時,皆以此標示與連結其他音樂家的名字
這套合輯在英國排行榜獲得第二名佳績,其他國家的排行榜名次也相當優異,AMG給予4顆星評價
感謝林世欽前輩指導,部分內容文詞是由林前輩提供,再加上維基以及其他國外討論網頁多方比較,如有錯誤請給予指教,再次感謝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I1lzSE56hg
Greatest Hits I於1981年發行,收錄樂團於1973~1980年間的音樂創作,共計17首曲目,獲得多國排行榜冠軍寶座
Greatest Hits II於1991年發行,收錄樂團於1981~1990年間的音樂創作,共計17首曲目,當時這張合輯獲得多國排行榜冠軍,而主唱Freddie Mercury在這張合輯發行後一個月,死於愛滋病併發症,享年45歲
Greatest Hits III於1999年發行,收錄樂團於1980~1997年間的音樂創作,共計17首曲目,包括與其他音樂家合作創作的曲目,以及現場演出的錄音曲目,這張專輯標示為Queen +,代表樂團在主唱往生之後,他們與其他音樂家合作時,皆以此標示與連結其他音樂家的名字
這套合輯在英國排行榜獲得第二名佳績,其他國家的排行榜名次也相當優異,AMG給予4顆星評價
感謝林世欽前輩指導,部分內容文詞是由林前輩提供,再加上維基以及其他國外討論網頁多方比較,如有錯誤請給予指教,再次感謝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I1lzSE56hg
Premiata Forneria Marconi----Chocolate Kings
1975年發行的Chocolate Kings專輯,是PFM樂團發行的第四張專輯,也是樂團首次與Acqua Fragile樂團的主唱Bernardo Lanzetti合作的專輯
這張專輯的歌詞採用英語創作,風格一樣採用前衛搖滾,以吉他與鍵盤相織而成的音樂,節奏變化優異,相當使人驚艷,同時也標示著樂團開始偏向於英式搖滾的轉變,也是試圖在國際市場上有更多的突破
專輯封面由Fabio Simion拍攝照片,Gianni Sassi與Ezio Colombo一起設計封面,儘管這張專輯受到不少貶義,但有更多的讚賞
感謝林世欽前輩指導,部分內容文詞是由林前輩提供,再加上維基以及其他國外討論網頁多方比較,如有錯誤請給予指教,再次感謝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69AUmKCJxw
這張專輯的歌詞採用英語創作,風格一樣採用前衛搖滾,以吉他與鍵盤相織而成的音樂,節奏變化優異,相當使人驚艷,同時也標示著樂團開始偏向於英式搖滾的轉變,也是試圖在國際市場上有更多的突破
專輯封面由Fabio Simion拍攝照片,Gianni Sassi與Ezio Colombo一起設計封面,儘管這張專輯受到不少貶義,但有更多的讚賞
感謝林世欽前輩指導,部分內容文詞是由林前輩提供,再加上維基以及其他國外討論網頁多方比較,如有錯誤請給予指教,再次感謝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69AUmKCJxw
2016年11月27日 星期日
Premiata Forneria Marconi----L'isola Di Niente
1974年發行這張L'isola Di Niente專輯,嚴格算起來是PFM發行的第三張專輯(上一張專輯Photos Of Ghosts是由樂團前兩張專輯節選出來的歌曲翻唱成英語的合輯,不算專輯)
這張專輯是以義大利語創作的作品,在同年時還發行一張名為The World Became The World的專輯,是這張專輯的英語版本
在創作上,這張專輯比起以往的作品更為複雜,融合爵士搖滾,交響搖滾與前衛搖滾,獲得極高的推崇與評價
義大利語版的封面為綠色背景色,中間有一個小島,英語版則將背景色改為藍色,專輯發行後,樂團便到美國進行巡演,雖然過程中發生器材遭竊,但整個演出相當成功
AMG給予4顆星評價
感謝林世欽前輩指導,部分內容文詞是由林前輩提供,再加上維基以及其他國外討論網頁多方比較,如有錯誤請給予指教,再次感謝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alR8MC7zDA
這張專輯是以義大利語創作的作品,在同年時還發行一張名為The World Became The World的專輯,是這張專輯的英語版本
在創作上,這張專輯比起以往的作品更為複雜,融合爵士搖滾,交響搖滾與前衛搖滾,獲得極高的推崇與評價
義大利語版的封面為綠色背景色,中間有一個小島,英語版則將背景色改為藍色,專輯發行後,樂團便到美國進行巡演,雖然過程中發生器材遭竊,但整個演出相當成功
AMG給予4顆星評價
感謝林世欽前輩指導,部分內容文詞是由林前輩提供,再加上維基以及其他國外討論網頁多方比較,如有錯誤請給予指教,再次感謝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alR8MC7zDA
Pink Floyd----Ummagumma
1969年發行的Ummagumma專輯,是Pink Floyd的第四張專輯,這是一張雙唱片的專輯,第一片是現場錄音專輯,收錄樂團於1969年4月27日在英格蘭伯明罕的Mothers Club中演出的實況錄音,以及在同年的5月2日在曼徹斯特大學商務部演出的實況錄音,第二片則收錄樂團成員各自未經他人參與的獨奏創作
專輯的名稱據說源自於劍橋大學對於性別的俚語,專輯封面由Hipgnosis設計公司設計,採用Droste Effect(德羅斯特效應),即為同樣的場景一直重複的奇特循環,專輯封面在牆上掛的圖片便展示這種無限循環的風格,僅成員的動作略有變化
牆下還有一張美國音樂劇Gigi的專輯,不過當時只有英國版極少數的美國版專輯才有這樣的封面,大多數美國與加拿大版本中,Gigi專輯變成一張空白封面的專輯,顯然是版權的問題所致,不過如今空白Gigi的版本顯得少見
專輯發行時獲得英國排行榜第5名,美國排行榜74名的成績
感謝林世欽前輩指導,部分內容文詞是由林前輩提供,再加上維基以及其他國外討論網頁多方比較,如有錯誤敬請指正,再次感謝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awLRFL0Js0
專輯的名稱據說源自於劍橋大學對於性別的俚語,專輯封面由Hipgnosis設計公司設計,採用Droste Effect(德羅斯特效應),即為同樣的場景一直重複的奇特循環,專輯封面在牆上掛的圖片便展示這種無限循環的風格,僅成員的動作略有變化
牆下還有一張美國音樂劇Gigi的專輯,不過當時只有英國版極少數的美國版專輯才有這樣的封面,大多數美國與加拿大版本中,Gigi專輯變成一張空白封面的專輯,顯然是版權的問題所致,不過如今空白Gigi的版本顯得少見
專輯發行時獲得英國排行榜第5名,美國排行榜74名的成績
感謝林世欽前輩指導,部分內容文詞是由林前輩提供,再加上維基以及其他國外討論網頁多方比較,如有錯誤敬請指正,再次感謝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awLRFL0Js0
Peter Hammill----pH7
pH7是Peter Hammill於1979年發行的第8張個人專輯,也是他在Charisma唱片公司中合作的最後一張專輯
與他密切相關的Van Der Graaf Generator樂團,其前成員貝斯手Keith Ellis於1978年歐洲巡演時,意外於德國境內死亡,這張專輯中便有一首歌曲主要用來紀念他
參與這張專輯的樂手有
主唱/吉他/鍵盤/打擊樂 Peter Hammill
小提琴 Graham Smith
薩克斯風/長笛 David Jackson
專輯封面為Dan Kirk拍攝,音樂風格更偏向新浪潮,聲音變得小巧,他的音樂常以即興為主,並一直保持高度複雜與亢長的創作,多元多樣的元素,大多數將他的音樂分類為前衛搖滾與藝術搖滾領域
感謝林世欽前輩指導,部分內容文詞是由林前輩提供,再加上維基以及其他國外討論網頁多方比較,如有錯誤請給予指教,再次感謝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3xHbGe4OBQ
與他密切相關的Van Der Graaf Generator樂團,其前成員貝斯手Keith Ellis於1978年歐洲巡演時,意外於德國境內死亡,這張專輯中便有一首歌曲主要用來紀念他
參與這張專輯的樂手有
主唱/吉他/鍵盤/打擊樂 Peter Hammill
小提琴 Graham Smith
薩克斯風/長笛 David Jackson
專輯封面為Dan Kirk拍攝,音樂風格更偏向新浪潮,聲音變得小巧,他的音樂常以即興為主,並一直保持高度複雜與亢長的創作,多元多樣的元素,大多數將他的音樂分類為前衛搖滾與藝術搖滾領域
感謝林世欽前輩指導,部分內容文詞是由林前輩提供,再加上維基以及其他國外討論網頁多方比較,如有錯誤請給予指教,再次感謝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3xHbGe4OBQ
2016年11月24日 星期四
New Trolls----Concerto Grosso Per I New Trolls (Concerto Grosso Nº1 And Concerto Grosso Nº2)
New Trolls樂團成立於1967年,是一支義大利前衛搖滾樂團,創始成員有
吉他/鍵盤 Vittorio De Scalzi
吉他/主唱 Nico Di Palo
鍵盤 Mauro Chiarugi
貝斯 Giorgio D'Adamo
鼓 Gianni Belleno
成員中曾有人在The Trolls樂團待過,於是他們決定將樂團取名為New Trolls
他們當地的俱樂部演唱,獲得廣泛支持,被稱為義大利的The Rolling Stones樂團,可見其受歡迎的程度,1967年的時候,他們便發行了單曲
吉他手Nico Di Palo精湛的演奏技術,其靈感來自美國的Jimi Hendrix,是義大利最優秀的吉他手之一
1968年時,他們發行了首張專輯,歌詞由著名的詞曲作家Fabrizio De Andre幫他們創作,這張專輯獲得極佳的評價與銷售紀錄,1970年他們發行第二張專輯,是將他們的單曲作品匯集的專輯,這一年底時,鍵盤手Mauro離開樂團,改由Maurizio Salvi接替
1971年時,發行第三張專輯Concerto Grosso Per I New Trolls,是他們獲得巨大成功的一張專輯,音樂採用交響樂實驗形式,創作的極具夢幻,是義大利第一個將搖滾與古典經典音樂融合成相當有聆聽高度的樂團,這張專輯至今被公認為義大利有史以來最重要的前衛搖滾專輯之一
不過貝斯手Giorgio在這張專輯發行後,就離開樂團了,改由Frank Laugelli接替,並在1972年發行了第四張主要以英語的創作專輯,但不太成功,同年稍晚發行第五張專輯,樂風偏向硬搖滾風格,但樂團成員卻因意見分歧,樂團開始分裂
1973年時,吉他兼鍵盤手Vittorio De Scalzi找了前貝斯手Giorgio D'Adamo與其他友人組成新的陣容,使用原來的樂團名稱,不過常被稱為New Trolls Atomic System,他們發行了兩張不甚成功的專輯
同樣於1973年,吉他兼主唱Nico Di Palo,鍵盤手Maurizio Salvi,鼓手Gianni Belleno與貝斯手Frank Laugelli則形成一個團體,原本就沿用New Trolls,但卻遭到訴訟,於是他們有一段時間並沒有樂團名稱,後來鼓手換成Rick Parnell後,樂團才取名為Tritons,到1974年時,改名為Ibis
1975年時,分裂的兩個樂團重修舊好,恢復了New Trolls,此時樂團的陣容為
吉他/主唱 Nico Di Palo
吉他 Vittorio De Scalzi
鍵盤 Ricky Belloni
貝斯 Giorgio D'Adamo
鼓/主唱 Gianni Belleno
1976年時,發行了第八張專輯Concerto Grosso Nº2,他們用原來創作的第三張最成功的專輯來延續,不過並未能達到以前的成就,這張專輯被認為較缺乏靈感,以致作品較失去新意與缺乏動人的創作深度
1989年時,一直發行他們專輯的義大利唱片公司Fonit Cetra將他們在1971年發行的Concerto Grosso Per I New Trolls與1976年發行的Concerto Grosso Nº2兩張專輯包裝成雙唱片專輯銷售,方便聽眾一次可以聆聽Concerto Grosso系列的作品,而封面則使用New Trolls最成功的第三張專輯封面,完全沒有變更或增添文字,相當特殊
感謝林世欽前輩指導,部分內容文詞是由林前輩提供,再加上維基以及其他國外討論網頁多方比較,如有錯誤請給予指教,再次感謝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1_saVLTu_I
吉他/鍵盤 Vittorio De Scalzi
吉他/主唱 Nico Di Palo
鍵盤 Mauro Chiarugi
貝斯 Giorgio D'Adamo
鼓 Gianni Belleno
成員中曾有人在The Trolls樂團待過,於是他們決定將樂團取名為New Trolls
他們當地的俱樂部演唱,獲得廣泛支持,被稱為義大利的The Rolling Stones樂團,可見其受歡迎的程度,1967年的時候,他們便發行了單曲
吉他手Nico Di Palo精湛的演奏技術,其靈感來自美國的Jimi Hendrix,是義大利最優秀的吉他手之一
1968年時,他們發行了首張專輯,歌詞由著名的詞曲作家Fabrizio De Andre幫他們創作,這張專輯獲得極佳的評價與銷售紀錄,1970年他們發行第二張專輯,是將他們的單曲作品匯集的專輯,這一年底時,鍵盤手Mauro離開樂團,改由Maurizio Salvi接替
1971年時,發行第三張專輯Concerto Grosso Per I New Trolls,是他們獲得巨大成功的一張專輯,音樂採用交響樂實驗形式,創作的極具夢幻,是義大利第一個將搖滾與古典經典音樂融合成相當有聆聽高度的樂團,這張專輯至今被公認為義大利有史以來最重要的前衛搖滾專輯之一
不過貝斯手Giorgio在這張專輯發行後,就離開樂團了,改由Frank Laugelli接替,並在1972年發行了第四張主要以英語的創作專輯,但不太成功,同年稍晚發行第五張專輯,樂風偏向硬搖滾風格,但樂團成員卻因意見分歧,樂團開始分裂
1973年時,吉他兼鍵盤手Vittorio De Scalzi找了前貝斯手Giorgio D'Adamo與其他友人組成新的陣容,使用原來的樂團名稱,不過常被稱為New Trolls Atomic System,他們發行了兩張不甚成功的專輯
同樣於1973年,吉他兼主唱Nico Di Palo,鍵盤手Maurizio Salvi,鼓手Gianni Belleno與貝斯手Frank Laugelli則形成一個團體,原本就沿用New Trolls,但卻遭到訴訟,於是他們有一段時間並沒有樂團名稱,後來鼓手換成Rick Parnell後,樂團才取名為Tritons,到1974年時,改名為Ibis
1975年時,分裂的兩個樂團重修舊好,恢復了New Trolls,此時樂團的陣容為
吉他/主唱 Nico Di Palo
吉他 Vittorio De Scalzi
鍵盤 Ricky Belloni
貝斯 Giorgio D'Adamo
鼓/主唱 Gianni Belleno
1976年時,發行了第八張專輯Concerto Grosso Nº2,他們用原來創作的第三張最成功的專輯來延續,不過並未能達到以前的成就,這張專輯被認為較缺乏靈感,以致作品較失去新意與缺乏動人的創作深度
1989年時,一直發行他們專輯的義大利唱片公司Fonit Cetra將他們在1971年發行的Concerto Grosso Per I New Trolls與1976年發行的Concerto Grosso Nº2兩張專輯包裝成雙唱片專輯銷售,方便聽眾一次可以聆聽Concerto Grosso系列的作品,而封面則使用New Trolls最成功的第三張專輯封面,完全沒有變更或增添文字,相當特殊
感謝林世欽前輩指導,部分內容文詞是由林前輩提供,再加上維基以及其他國外討論網頁多方比較,如有錯誤請給予指教,再次感謝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1_saVLTu_I
2016年11月23日 星期三
Novalis----Flossenengel
1977年時,樂團新增了一名吉他兼長笛手, 也兼主唱之職的Fred Muhlbock,並在這一年發行了第四張專輯,但沒有前一張專輯成功,1978年再發行一張,音樂風格開始轉向簡潔直接的結構,以少了以往複雜的交響風格,但依然保留著浪漫氛圍的元素
1979年時,他們發行了Flossenengel專輯,以強大的鍵盤彈奏表現,憂鬱但優美的旋律,充滿活力的歌喉,獲得許多聽眾支持,是樂團最優秀的專輯之一
這是一張概念專輯,以捕鯨做為主題,敘述被捕獲的動物到動物園後,相當的痛苦,最後將他們放回大自然,在歌詞中的拿捏,使人不清楚是表訴哪種魚類,讓聽眾延伸為各種動物的象徵,專輯獲得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的支持,也使人對野生動物保育意識抬頭做出貢獻
這個陣容是樂團最成功的陣容, 在此之後樂團發行的一系列專輯都有相當好評,到了80年代之後才開始式微,最後樂團於1985年宣告解散
1993年時,前團員Lutz Rahn與Hartwig Biereichel將他們於70年代鼎盛時期的現場演出實況錄音集結發行成專輯,為他們的樂團歷史做了最後的總結
感謝林世欽前輩指導,部分內容文詞是由林前輩提供,再加上維基以及其他國外討論網頁多方比較,如有錯誤請給予指教,再次感謝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PpkIPv5NF0
1979年時,他們發行了Flossenengel專輯,以強大的鍵盤彈奏表現,憂鬱但優美的旋律,充滿活力的歌喉,獲得許多聽眾支持,是樂團最優秀的專輯之一
這是一張概念專輯,以捕鯨做為主題,敘述被捕獲的動物到動物園後,相當的痛苦,最後將他們放回大自然,在歌詞中的拿捏,使人不清楚是表訴哪種魚類,讓聽眾延伸為各種動物的象徵,專輯獲得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的支持,也使人對野生動物保育意識抬頭做出貢獻
這個陣容是樂團最成功的陣容, 在此之後樂團發行的一系列專輯都有相當好評,到了80年代之後才開始式微,最後樂團於1985年宣告解散
1993年時,前團員Lutz Rahn與Hartwig Biereichel將他們於70年代鼎盛時期的現場演出實況錄音集結發行成專輯,為他們的樂團歷史做了最後的總結
感謝林世欽前輩指導,部分內容文詞是由林前輩提供,再加上維基以及其他國外討論網頁多方比較,如有錯誤請給予指教,再次感謝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PpkIPv5NF0
訂閱:
文章 (Atom)